首页 理论教育法规与伦理分析:虚假新闻的挑战与解决

法规与伦理分析:虚假新闻的挑战与解决

【摘要】:虚假新闻的出现,违背了新闻的本质原则,即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违背。尤其在互联网条件下,新的信息传播生态给新闻真实带来了新挑战,使虚假新闻的产生原因更加复杂化。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三条要求新闻工作者“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努力到一线、到现场采访核实,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

1.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获取新闻素材,认真核实新闻信息来源,确保新闻要素及情节准确;

2.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事实,不摆布采访报道对象,禁止虚构或制造新闻,刊播新闻报道要署记者的真名;

3.摘转其他媒体的报道要把好事实关导向关,不刊播违背科学精神、伦理道德、生活常识的内容;

4.刊播了失实报道要勇于承担责任,及时更正致歉,消除不良影响;

5.坚持网上网下“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统一导向要求、管理要求。

一、新闻真实的内涵

如实报道事实信息,做到事实信息完整、准确,是新闻真实内涵及要求的最基本层面。具体而言包括:

1.所报道的事实信息必须确有其事。新闻必须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所反映的必须是在某确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确实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人要确有其人,事要确有其事。

2.对事实信息的描述须准确无误。在确有其事的基础上,对事实信息的描述和呈现必须准确无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也就是说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均须准确无误,对于细节的描述须有依据,背景材料需核实无误。(www.chuimin.cn)

3.对事实的概括、解释和评述须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对事实发生的原因,不同事实内在关联、意义、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须全面客观、符合实际,要将事实放在发展变化的脉络中用科学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来看待和评价。

二、揭示事实真相的要求

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和报道事实是新闻揭示事实真相的角度。

1.要从总体上反映事实。从总体上反映事实,就是要求新闻报道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不能仅仅做到“有闻必录”,应该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把握事实,努力从事物发展的总体出发,全面地、辩证地审视和考量事实,舍弃偶然性和个别性事实,选择能反映事物总体面貌的事实进行报道,力求使新闻报道能在总体上反映出某一社会生活领域的真实图景。

2.要从本质上反映事实。从本质上反映事实,就是要能透过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善于透过事实的表象,挖掘事实的本质,揭示事实与事实之间客观存在的内在联系。对一些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对一些重大事件、敏感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现象描述的水平上,而应力求做到对所报道的事实的整体、宏观和本质的把握。

3.要从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从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就是要求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新闻事实,把新闻事实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放在变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考察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分析其发生、发展的外部原因,明确其在社会变革与时代演进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要善于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过程中确定其现时状态和未来趋势,使新闻报道与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相吻合,防止用孤立、静止的眼光看待和描述事实。

三、虚假新闻现象是对真实性的违背

“虚假新闻是指以虚构事实为依据的‘新闻’。”[1]也有人提出,虚假新闻是指新闻生产者为了不正当目的而有意炮制出来的各类“新闻”,它们在道德失范程度上和造假方式上各有不同。从子虚乌有的向壁虚构,到某个环节的造假;从传统的抄袭,到电脑PS技术的滥用,不一而足。后者强调了虚假产生的主观原因,以及造假的形成环节、方式和技术。

虚假新闻的出现,违背了新闻的本质原则,即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违背。这种违背既有客观原因,也有新闻工作者的主观原因。尤其在互联网条件下,新的信息传播生态给新闻真实带来了新挑战,使虚假新闻的产生原因更加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