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王菲离婚后的惊险经历:生命权高于采访权

王菲离婚后的惊险经历:生命权高于采访权

【摘要】:无独有偶,2013年9月13日,知名歌手王菲在与李亚鹏离婚后,在北京机场下飞机后也经历了这样惊险的一幕。三队狗仔队在机场辅路上与王菲的座驾展开了追逐,王菲最后不得已停车让记者们拍照。生命权高于采访权。

一、采访的伦理困境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时常处于两难的处境,这种情况又被称为伦理困境。伦理困境,在狭义角度被称为“道德悖论”或“道德冲突”,是指限于几个道德命令之间的明显冲突,如果遵守其中一项,就将会违犯另一项的情形。伦理困境的产生,是由于在同一伦理体系下,有多个价值要素,而这些不同的价值要素可能相互冲突、矛盾。如著名的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饥饿的苏丹》的作者,就面临这样的两难:一方是新闻职业的价值标准——新闻价值,另一方是做人的价值标准——救人。面对这样的两难困境,西方伦理学研究者从规范伦理学、目的伦理学、非目的伦理学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困境的最佳思路。

二、采访要适度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把握尺度是很重要的职业道德。英国王妃戴安娜1997年8月31日因车祸死于法国巴黎,当时司机保罗酒后超速驾驶,车上的人也未系安全带,但有人怀疑车祸的真正原因是为了躲避狗仔队。无独有偶,2013年9月13日,知名歌手王菲在与李亚鹏离婚后,在北京机场下飞机后也经历了这样惊险的一幕。三队狗仔队在机场辅路上与王菲的座驾展开了追逐,王菲最后不得已停车让记者们拍照。尊重生命是记者采访的底线。生命权高于采访权。

新闻记者是一种“多角色扮演者”类型的群体——既是新闻专业人士又是社会大众中的普通一员。体现在新闻记者身上的这两种角色,即“专业”与“常人”之间,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发生冲突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两者之间却可能发生冲突。记者常常会被大众寄予救人的期待。对于这种期待,新闻界内外普遍认为,道德同情应当优先,记者首先是人类的一分子,其次才是新闻记者。但也有反对者认为,在极特殊情境下,让世界知道发生了什么更重要。如数十年前,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阿拉马州的塞尔马组织了一场争取公民权利的游行,其间县治安官派执法人员将儿童摔在地上,《生活》杂志的一名摄影记者见状停止拍摄而去帮助孩子们。金博士却提醒这位摄影师说:“全世界并不知道这事儿发生了,因为你没有拍下它。我不是对此冷血的人,但是你拍一张我们的人被殴打的照片要比你成为加入争斗的另外一个人重要得多。”(www.chuimin.cn)

三、禁止非法采访

最大限度地获取新闻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要求,也是新闻媒体对公众知情权的保障。但如果突破法律的界限,不仅会造成伦理上的困境,甚至有可能违法,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近些年,随着采录技术和传输技术的发展,窃听等非法手段、隐性采访等有争议的采访方式在新闻采访环节运用得较多。采访中在法律的框架内选择采访方式是法律的要求,也是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

在伦理学研究领域,目的和手段冲突是一个常见的伦理困境。面对这一困境,由不同的伦理学观点,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康德提出“绝对律令”,强调道德原则对所有理性的生物都有无条件的效力,这是不允许有例外的。照此观点,窃听本身就是不被允许的,当然也不存在靠窃听获取新闻了。而功利主义的观点则强调以后果来判断手段的合理性。照此得出的结论可能就是窃听是被允许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