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住宅变迁与心有归处-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

住宅变迁与心有归处-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

【摘要】:活动描述住房问题不管是对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是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它不单单象征着安全,也承载着人们对于情感和归属的要求。活动目标①了解“住”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活动导图活动口诀安居乐业民生盼,衣食住行息相关。查阅资料看变迁,安住意义记心间。在城市,筒子楼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住房样式。表3-2-2居住环境升级方案四、畅想未来的居住环境畅想一下未来的居住环境是怎样的,住宅是怎么样的,和大家分享。

活动描述

住房问题不管是对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是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它不单单象征着安全,也承载着人们对于情感和归属的要求。近年来,惠民政策不断实施,老百姓心中的幸福感不断升高。为更好践行中国梦,老百姓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点滴贡献。只要爱思考、肯动手,我们居住的环境会有很大的升级,因为幸福是靠劳动来创造的。本次活动进一步了解住房对百姓生活的意义,体会“住”里蕴含的劳动创造,尝试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让“住”升级。

活动目标

①了解“住”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②上网查阅信息,了解中国房屋变迁史。

③认识“住”里蕴含的不同的劳动方式。

④理解不同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对“住”所贡献的力量。

⑤学会用勤劳的双手让“住”升级。

⑥学会在出远门之前考虑好“住”的问题。

⑦培养体恤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劳动安全与卫生防护

①注意信息安全

②做居住升级时注意安全防护。

③使用工具前要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

活动导图

活动口诀

安居乐业民生盼,衣食住行息相关。

查阅资料看变迁,安住意义记心间。

了解住房怎改善,关注未来家发展。

旅住技能试操练,自立出行做圆满。

活动过程

一、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住宅变迁

1.从“蜗居”到“宜居”的重大变革

(1)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中国城市化程度不高,大部分人居住在农村,当时的农民主要居住在草房、土房中。那个年代住房的墙体用的是土坯,每块约二三十斤,黏土和泥,加入麦秸,增强墙体的粘连性和韧性。城市居民住在瓦片平房里,没有独立卫生间,公共厕所也很少见,卫生条件也很差。城市里的楼房不多,在繁华的几个大城市里才能见到为数不多的结构较好的独立式住宅。

图3-2-11 农村老房子

图3-2-12 城市老街巷

(2)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蓬勃增长,人口与住房的矛盾加大。农村石头、红砖更多代替土坯用作建房主要结构。在城市,筒子楼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住房样式。“筒子楼”往往是有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将许多个单间连接起来,状如筒子,因此而得名。人们在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居住,人均只有几平方米,有时候一个小房间里住了几代人,“厨房”甚至在走廊里,卫生间是公用的。还有一种住房,即塔楼,也是为了节省空间而建造的,空间密集、采光效果差、安全隐患多。

图3-2-13 筒子楼

(3)20世纪80年代(www.chuimin.cn)

到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大大改善。农村的砖瓦房、平房等比土坯、石头房进步很多。城市里很多人住进了单元房,拥有了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有了较好的个人隐私空间,早起洗漱再也不用排队。有条件的家庭,还开始铺软质地板胶,住房舒适度大大增加。

图3-2-14 砖瓦房

图3-2-15 单元房

(4)20世纪90年代

1998年,“福利分房”时代宣告终结,中国的住房分配完全走上了商品化的道路。房屋、房价升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层面。那时的住房已与现在的住宅比较接近,只是楼层往往不高,一般也没有电梯

图3-2-16 商品房

2.新世纪住房的重大变革

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住房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楼房越来越高,小区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日渐多样化,高层住宅、复式、别墅竞相涌现。

图3-2-17 21世纪楼群示意图

二、了解住房中凝结的人类劳动

住房中凝结着人类劳动,各色劳动者保障着安居过程。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讨论一下与住房有关的劳动,以及参与这些劳动的都是哪些人,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如可以从建筑工人、水暖工人、园艺师傅、垃圾清运工、物业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的劳动等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讨论。

三、制定小区或社区的升级方案

分享你所在的小区或社区的居住情况,尝试制定一套小区或社区的升级方案,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提出你的建议和设想。头脑风暴,结合你了解到的信息,说一说如何才能让居住环境更舒适、更美好。

表3-2-2 居住环境升级方案

四、畅想未来的居住环境

畅想一下未来的居住环境是怎样的,住宅是怎么样的,和大家分享。

延伸提高

广大农民工们远离家乡和亲人到城市打拼非常不容易,他们往往干的都是最脏最累的活,为城市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自2018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三项政策以提高农民工的福利。

一、将建筑企业纳入征信管理体系

广大农民工基本从事的都是建筑行业,但是之前这个行业一直缺乏比较全面的监督,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非常普遍。从2018年开始,国家将所有的建筑企业都纳入征信名单中,接受社会监督。一旦企业出现拖欠工资等行为的,其征信报告上都会有记录,影响其征信得分,还会受到一定的处罚,失信严重的还会被直接列入黑名单。

二、农民工工资实行月薪制

之前农民工的工资都要等到工程完工之后才能一次性结算,这样就存在比较大的风险,所以农民工讨薪现象也频发。从2018年起,农民工工资发放制度实行改革,让农民工也能像普通白领一样按月领工资,这样就能很好地避免工资结算风险,“讨薪”难的问题也能得到缓解。

三、建筑行业实行“实名制”

建筑行业是一个比较庞大的行业,往往一个工程需要上千名农民工在工地上干活,这其中还有部分外包的工程,会有专门的包工头对农民工进行管理,所以在管理上比较混乱。一般农民工的工资都不是直接由建筑公司支付,而是由包工头支付,这其中就存在被包工头“吃回扣”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2018年起,建筑企业将实行“实名制”管理,将农民工的工资直接发放到其工资卡中,不再由包工头代为发放,省去了中间环节,更好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利益。

思考

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利益、提高农民工的福利待遇对推动国家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活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