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职生体验职业劳动,增进职业感知,培养创业能力

中职生体验职业劳动,增进职业感知,培养创业能力

【摘要】:④增进对职业劳动的感知。创业创新项目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鼓励学生“敢闯、会创”,锤炼意志品质,体验劳动精彩,培养学生创业基本能力,规范学生创业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劳动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参加学校职业体验日志愿者活动。学生通过体验,发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倾向,确立将来的职业生涯目标,体验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和劳动创造价值的魅力。

任务描述

中职院校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劳动教育,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通过本任务认识职业劳动,走进生产劳动现场,感受工作氛围,体验劳动成就,认识职业劳动的专业性与文化传承,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强化责任意识,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图2-3-1 UPS锂电池生产车间

图2-3-2 法拉利皮革制品车间

任务目标

①走进生产劳动现场感受工作氛围。

②参观大国重器感受大国崛起的自豪。

③体验职业劳动的专业性与文化传承。

④增进对职业劳动的感知。

图2-3-3 上海自贸区洋山港

图2-3-4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

图2-3-5 中国海军新型驱逐舰编队

任务口诀

生产劳动不一般,立足岗位做贡献。

工匠传承精制造,大国崛起正扬帆。

劳动实践长才干,技能报国谱新篇。

生涯发展早规划,明确目标勇向前。

知识解析

一、新时代中职生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1.把握育人导向

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遵循教育规律

劳动教育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3.体现时代特征

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针对劳动新形态,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劳动、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强化综合实施

加强政府统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5.坚持因地制宜

根据各地区和学校实际,结合当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中职院校等可利用的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

图2-3-6 邀请服装工匠进校园

图2-3-7 电类专业送服务进社区 

二、职业劳动的含义

凡是从事与职业相关的劳动,都可以看作是职业劳动。职业劳动是专门的生产劳动,与一般性劳动相比,具备一定的专业性。(www.chuimin.cn)

三、新时代中职生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

1.劳动课程教育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是新时代每一个中华儿女必备的基本素养,系统化的劳动课程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劳动、善于劳动、创造性地去劳动、掌握劳动技能。通过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劳动学习和劳动教育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实干精神,让学生感受劳动美、创造劳动美、品味劳动美。

(1)家庭劳动

家庭劳动要做到自觉参与、自己动手,熟练掌握所有家务活(洗衣、做饭、做菜、打扫卫生等)。每周做好衣服的整理、房间的清扫;学会1~10道拿手菜;学习养花知识。学生自觉养成爱劳动、爱生活的好习惯,学校定期将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2)学校劳动

学校劳动包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农业知识,参与校园学农基地的种植工作,确保基地植物的正常生长,在活动中体会劳动者的辛苦、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遵守校规,用心做好宿舍内务工作;服从安排,参加学校的集体清扫校园工作;积极参加学校勤工俭学工作,等等。

(3)社区劳动

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争取每学期参加1~10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的志愿服务活动、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学校定期做好全国志愿者库的信息更新工作。

图2-3-8 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2.实践劳动教育

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这也决定了劳动教育是人类最基本的教育。通过开展实践劳动教育,使学生懂得劳动的价值,学会尊重劳动和崇尚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养成优良的劳动行为习惯,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校园劳动项目

校园劳动项目的实施主要以校园劳动值周的形式体现,一般由学校学生科统管,班主任进行岗前动员培训、劳动行为指导等。具体工作包括清扫校园垃圾、参与学校门卫值班、校园巡逻等安全保卫工作。值周结束后,采用班级总结、每周升旗仪式汇报、学生科鉴定结合的考评办法,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表现、思想收获等进行考核评定,纳入综合测评网站。

(2)创业创新项目

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鼓励学生“敢闯、会创”,锤炼意志品质,体验劳动精彩,培养学生创业基本能力,规范学生创业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劳动道德品质。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把青春梦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图2-3-9 创新创业大赛

(3)社区志愿实践项目

组织学生参加社区、街道等志愿者服务工作。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慰问社区老人,倾听老人们的心声,帮助打扫庭院卫生,为老人、社区带去劳动的美,同时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他人创造快乐、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价值。引导学生参加学校职业体验日志愿者活动。学生通过体验,发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倾向,确立将来的职业生涯目标,体验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和劳动创造价值的魅力。

3.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

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必须坚持思政劳育、课程劳育、专业劳育和实践劳育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课程体系理念,坚持思政劳育在劳动教育中的铸魂领航作用,通过专业劳育汇聚起劳动教育的磅礴力量;必须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深入研究劳动和劳动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从哲学历史伦理道德、中外比较等多方面促进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

要重点把握四个关键点: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提高对劳动精神的认识;二是要深入挖掘思政课程中的劳动要素,找到劳动精神和具体课程的融合点,同时要处理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衔接问题;三是要认真探索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强化劳动品德的培养及劳动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引领。

四、职业道德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

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素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职业道德作为职业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和相对稳定性,既有敬业、诚信、互助等共性特征和要求,也有只适用于特定职业的强制规范。如一想到教师,就想到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想到医生,就想到救死扶伤、医者仁心、悬壶济世;一想到专业技术人员,就想到是本领域的专家能手,能够专业地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等等。

五、职业素养

任何职业活动都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职能、社会责任、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都会有相应的职业素养要求,这是职业最鲜明的特点和标志。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取得职业成就乃至得到社会认可的基本途径。

职业劳动既是人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成就自己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因此,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涵养职业精神,尊重与热爱所从事的事业,努力达到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要求,成为行业领域的专家能手和可靠的劳动者。

任务提高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节选)

(2020年3月20日)

确定劳动教育内容要求。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

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说一说

你希望学校开展哪些形式的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