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不同,制定不同的水资源规划,通常划分为:水源规划、供水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节水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是以水资源保护为中心任务的规划。因此制定一个以能够保持水资源持续开发为目的的水资源保护规划是极其重要的。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目标,要求在水量方面要做到对地表水源不因过量引水引起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地下水源不会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引起的环境恶化和地面沉降。......
2025-09-30
区域水资源问题涉及多种水源、多种投资渠道、多种开发利用目标、多个工程项目以及相应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模式,并直接影响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集团和公众的利益,或出现某些新的矛盾,因此在决策中必须考虑到对这些问题的恰当处理。水资源决策问题具有的特点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和区域宏观经济系统的关系
区域宏观经济系统和水资源系统有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因而在水资源规划决策中应当考虑要基于宏观经济系统的现实及其可能的发展状况。规划不能只简单处理为外部的水需求因素,而要从分析宏观经济系统中的资金的投入和产出,物资的调入和调出以及资金和物资的积累和消费入手,协调好宏观经济发展和水资源配置间的相互制约和依存关系,不是简单满足给定经济发展速度条件下的水需求,而要把水资源系统的开发模式与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联系起来,统一考虑水的需求结构和供水结构,统一考虑水投资与其他经济部门的投资,统一考虑开源与节流,统一考虑供应净水和污水处理回用等。
2.和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
对水资源规划中任一具体工程,即可有防洪、灌溉、水力发电、工业和城镇供水、水运、旅游和环境包括生态的改善等多种功能。为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宏观层次上统一考虑水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国内生产总值(GDP)可以衡量一个地区的发达水平,并规定了积累和消费的总体规模,人口则是社会发展中的主要因素。人均GDP 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水平,可以反映不同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人均国民收入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
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必须重视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在环境指标中,生物需氧量(BOD)适用于描述城市污水排放量和污水治理的关系以及河流的水质状况。在城市地区,生物需氧量(BOD)与化学耗氧量(COD)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在农村地区,BOD 和氨氮总量也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发展关系密切,人均粮食占有量可以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以反映农业生产规模和粮食的调入调出情况,城市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的过程、农业布局和农业用水效率。(https://www.chuimin.cn)
以上这些目标可以在宏观上反映区域发展的总水平和不同的发展格局,并和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具有密切关系,是在水资源问题决策过程中可以应用的指标。
3.对有关各方利益的协调
区域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决策常涉及各地区间和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尽管在决策过程中各方面的利益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但有时因决策者本身的局限和决策模式本身的缺陷,往往不能充分揭示有关各方的利益间冲突,致使有时采用的方案会留有后遗症。这种情况可以用群决策模式来解决。所谓群决策就是在决策过程中有地区或部门的代表参加决策,他们只考虑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对于这些代表局部的决策者,对他们最有利的方案即为其满意方案,而其他方案相对于满意方案就会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意度”。综合各个决策者的意见形成的综合方案,对于不同的决策者就会有各自的不满意度,而总不满意度最小的方案则应成为下一轮各决策者进一步谈判的基础。如此继续进行,逐步解决遗留的分歧,以期达成一致的协议,即最终付诸实施的决策。
在群决策结构中还可进一步划分层次结构,即同层次决策者之间的利益协调以及同一层次作为一个整体与上层决策者的宏观政策导向间的权衡,不仅使各局部满意,而且从更大范围内即宏观上也是可接受的行动方案。
4.水资源决策问题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方案的实现是一项长期任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的发展会出现一些与预期不尽一致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需水水平和对水行业的投资,以致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此外,天然来水的随机性也会带来风险,由于决策模型对问题的描述必然要进行概化和简化,有时按模型运算的结果不一定能对有关指标充分反映,也会带来风险。通常对涉及风险的水资源决策问题,多采用期望值原则来计算各方的收益,这种收益作为该方案的期望收益。有些情况下也需要采取最大可能性原则的决策原则。
对风险型决策由于已知随机因素的概率分布,定量化处理比较简单,但对于不确定型决策,尽管每种不确定因素如一旦发生,其相应的方案收益也能计算出来,但由于不知道各种不确定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因而受其影响的备选方案收益也不好计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把某个方案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发生后的相应收益提供给决策者,让决策者凭经验及偏好进行决策。
相关文章
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不同,制定不同的水资源规划,通常划分为:水源规划、供水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节水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是以水资源保护为中心任务的规划。因此制定一个以能够保持水资源持续开发为目的的水资源保护规划是极其重要的。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目标,要求在水量方面要做到对地表水源不因过量引水引起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地下水源不会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引起的环境恶化和地面沉降。......
2025-09-30
并号召各国要进行一次专门的国家水平的水资源评价活动。由于这一行动,使全球水资源评价活动大大前进了一步。这是美国进行的第一次国家级水资源评价报告。在第一次水资源评价工作完成后,经过10年即在1978年又开始进行全美国的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活动。因此,在第二阶段提出了《中国水资源评价》和《中国水资源利用》两项成果。同时,地质矿产部提出了《中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交通部提出了《中国水运资源评价》。......
2025-09-30
直接流入海洋或内陆湖泊的河流称为干流。流域内互相连通的水域所组成的总体称为水系。由于流域的地貌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若地表水和地下水分水线在位置上不重合,这时候将发生相邻流域的水量交换,常称为非闭合流域。流域的几何特征是指:流域面积、流域长度、流域的平均宽度、流域形状系数。横断面是指河槽中某处垂直于流向的断面,称为河流在该处的横断面。......
2025-09-30
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运行管理,要求预估未来的水文情况,也即要求对径流的年内和年际变化给以数量上的分析,以保证工程技术措施的经济合理及安全,这就是研究径流情势的主要目的。这种持续的丰、枯水期过长,对国民经济来说是不利的水文情况,在工程规划设计和运行过程中要慎重考虑这一情况。在我国不少地区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在年径流的多年变化过程中,常有多水年群和少水年群交替出现的规律。......
2025-09-30
另外水利建设等人类活动会导致河流状况、水文规律发生改变,使定位观测资料无论在数量上或分配规律上不能全面代表天然情况,必须通过调查,弄清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以便进行还原计算。文献调查只能了解洪水大小的范围及发生情况,而定量的任务要靠实地调查和计算。当上述调查经核对后,须进行测量工作。枯水调查与洪水调查相类似,即访问当地居民调查历史上的最枯水位。......
2025-09-30
水资源具有以下独有的特征:储量的有限性。据估算,地球上水的总体积为13.86亿km3,其中海洋湖泊等咸水占97.3%,淡水只占2.7%。水资源在地区上的分布极不均匀。过量抽取地下水会造成地面下沉、诱发地震等,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引起的灾害。因此,对水资源应实行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兴利除害、保护环境的策略。......
2025-09-29
热带风暴和台风因受大气环流的作用而移动,登陆时常带来狂风暴雨,一般雨量很大,并可延续多日,常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我们一般用“蒸发速度”来表示蒸发作用的强弱,并可以用单位时间蒸发出去的水深来表示。而一个流域某一时段内蒸发量就是水面、陆面蒸发量的总和。风速对蒸发速度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这是因为风能加强乱流作用,从而加强水面上水分子的扩散,并能直接带走蒸发面上的水分子,而使水面蒸发加强。......
2025-09-30
在统计的149个国家中,列第109位,属于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大部分水资源量集中在汛期以洪水的形式出现,资源利用困难,且易造成旱涝灾害。......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