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必要性探讨

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必要性探讨

【摘要】:可以说,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教师职业越来越成为一个专业,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一些教师必备的特殊素养,没有自己的“金箍棒”,很难称之为一个专业人士,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也就很难立足教育界。成为研究者则是一个重要途径。儿童发展复杂化,要求教师深入认识、研究儿童。社会对教师期望越来越高,教师需要成为专家,提高研究水平。更需要教师有办法、有能力为社会作出贡献。

传统的教师职业观认为,教师职业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教师只是一个孩子王,教教知识、看看孩子,只要有一定文化基础,都可以做教师,跟其他行业相比没什么特别之处。甚至在历史上,很多教师表现为因为没有做其他行业的本领,所以只能做教师这一行业,甚至表现为很迂腐,被人嘲笑,被人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或者是一些人主业不是教师职业,而兼职做教师,例如,欧洲历史上一些国家为了使裁缝更好地养家糊口,让其兼做教师,这从而导致教师职业的地位非常低微,教师职业难以充分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这些历史现象,表明了教育和教师对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作用还是有限的,这实际上也是大工业生产之前的一种常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对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职业逐渐成长为专业,具有其他职业不可比拟的社会价值和专业要求,例如,律师、医生等职业率先成为专业。在此社会大背景下,社会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需求不断加大,教师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社会和人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社会价值也催生了其专业化的运动,探讨教师专业化的研究越来越多,教师职业成为专业的一个重要共识就是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其必要性日益显现。可以说,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教师职业越来越成为一个专业,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一些教师必备的特殊素养,没有自己的“金箍棒”,很难称之为一个专业人士,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也就很难立足教育界。教师的“金箍棒”哪里来?成为研究者则是一个重要途径。

儿童发展复杂化,要求教师深入认识、研究儿童。儿童发展不再是千人一面,而是越来越个性化,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每个儿童的主体意识都在增强,但自私性也不容忽视。尤其是现代人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也越来越脆弱,容易被一些矛盾激化。这要求教师处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有新的改变,不能仅用一个模子来教育学生,也不能动辄呵斥学生,必须不断研究学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知识越来越丰富、来源越来越多元化,要求教师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网络使丰富的知识的传播速度和广度难以估量,其他信息媒体也是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局限于教育和教师,学生的知识来源越来越多元化。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似有降低之虞。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教师的工作压力在增大,需要教师储备更丰富、更有效的知识,增强与学生的对话、交流能力及指导学生发展的能力。(www.chuimin.cn)

价值观念多元化,需要教师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这无疑来源于教师的不断学习、深入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转变,原先一元价值观时代一去不复返。多元的价值观念在激烈碰撞,给学生的冲击非常大,每个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完全一致,导致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感受和反映都是各有不同。如何宣扬社会主流价值,合理融合多元价值,都是教育和教师必须面对的。教师通过研究,可以不断提升驾驭复杂情况的本领。

社会对教师期望越来越高,教师需要成为专家,提高研究水平。社会竞争力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激烈,导致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从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从来没有像今天有这么高的期望。高的期望,必然有高的要求,也必然使教师有更大的责任和压力。这需要教师有信心、有智慧迎接挑战,承担重任。更需要教师有办法、有能力为社会作出贡献。这都离不开持续不断的反思和研究,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以便承担好更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