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β-氧化对34种脂肪酸的实验结果展示

β-氧化对34种脂肪酸的实验结果展示

【摘要】:实验类型 综合性教学时数 3一、实验目的了解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掌握测定β—氧化作用的原理和方法。肝脏不能利用酮体,必须经血液运至肝外组织特别是肌肉和肾脏,再转变为乙酰CoA而被氧化利用。为什么可以通过测丙酮的量来推算出细胞脂肪酸β—氧化作用的强弱?

实验类型 综合性

教学时数 3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脂肪酸β—氧化作用。

(2)掌握测定β—氧化作用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肝脏中,脂肪酸经β—氧化的作用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两分子的乙酰CoA可缩合生成乙酰乙酸。乙酰乙酸可进一步脱羧生成丙酮,也可还原生成β—羟丁酸。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总称为酮体。肝脏不能利用酮体,必须经血液运至肝外组织特别是肌肉肾脏,再转变为乙酰CoA而被氧化利用。酮体作为有机体代谢的中间产物,在正常的情况下,其产量甚微,患糖尿病或食用高脂肪膳食时,血中酮体含量增高,尿中也会出现酮体。

本实验以丁酸为底物,用新鲜肝糜与之保温,反应过程如下:

丙酮可利用碘仿反应测定,反应式如下:

2NaOH+I2—→NaOI+NaI+H2O

CH3COCH3+3NaOI—→CHI3(碘仿)+CH3COONa+2NaOH

剩余的碘可用标准Na2S2O3滴定:

NaOI+NaI+2HCl—→I2+2NaCl+H2O

I2+2Na2S2O3—→Na2S4O6+2NaI

根据滴定样品与滴定对照所消耗的Na2S2O3溶液的体积之差,可以计算由丁酸氧化生成丙酮的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材料

新鲜动物肝脏。

2.仪器

匀浆器或研钵、恒温水浴锅、试管和试管架、剪刀、镊子锥形瓶50mL、移液管(5mL,10mL)。

3.试剂(www.chuimin.cn)

0.5%淀粉溶液、0.9%氯化钠溶液、1/15mol/L pH7.6磷酸缓冲液、0.5mol/L丁酸溶液、15%三氯乙酸溶液、10%盐酸溶液、0.1mol/L碘溶液、标准0.05mol/L Na2S2O3溶液。

四、实验内容

1.肝糜的制备

将家兔或大白鼠放血处死,取出肝脏。用0.9%NaCl溶液洗去表面的污血后,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分,称取肝组织5g,置于研钵中加入少许0.9%NaCl溶液,将肝组织研磨成肝匀浆。再加入0.9%NaCl溶液至总体积达10mL,低温保存备用(临用前制备)。

2.酮体的生成

(1)取50mL锥形瓶2只,按下表编号后,分别加入各试剂:

(2)将加入试剂的1、2锥形瓶摇匀,至于43℃恒温水浴锅中保温40min后取出。

(3)于上述锥形瓶中分别加入3mL 15%三氯乙酸溶液,在对照瓶中追加2mL正丁酸,摇匀,室温放置15min后过滤,收集滤液。

3.酮体的测定

(1)另取2只50mL锥形瓶,按下表编号后加入有关试剂。加完试剂后摇匀,放置10min。

(2)于各锥形瓶中滴加3mL 10%HCl溶液,用标准0.05mol/L Na2S2O3溶液滴定剩余的碘。滴定至浅黄色时,加入3滴0.5%淀粉液作指示剂。摇匀并继续滴到蓝色消失。记录滴定样品和对照所用的Na2S2O3溶液的体积,并计算样品中的丙酮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计算

实验中肝糜催化生成的丙酮量(mmol/g)=(B-A)×C×1/6

式中 A——滴定实验管所消耗的0.01mol/L Na2S2O3溶液的体积,mL;

B——滴定对照管所消耗的0.01mol/L Na2S2O3溶液的体积,mL;

C——标准Na2S2O3溶液的浓度,mol/L。

六、思考题

(1)什么是酮体?本实验如何计算样品中丙酮的含量?

(2)为什么可以通过测丙酮的量来推算出细胞脂肪酸β—氧化作用的强弱?

(3)本实验为什么选用肝组织?选用其他组织是否可以?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