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所以,本研究拟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探讨听众对音乐广播的“使用与满足”如何驱动听众对音乐广播的“品牌忠诚”。......
2023-11-04
建设品牌精神文化之后,便是品牌物质文化的建设工作。品牌物质文化主要体现于产品上,属于品牌的表层文化,但对于普通商品而言,这一层面是由产品和品牌的各种物质和表现方式构成的。鉴于音乐广播的特殊性,几乎没有传统“物质”的层面,因此本研究将音乐广播频率品牌的物质文化界定为“听觉识别体系”。听觉识别(Audio Identity),简称AI,传统上是整体企业识别系统(CIS)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听觉刺激传达企业理念、进行品牌形象的系统识别,包括企业独特的名称、口号和主题音乐等听觉要素。
研究者主张,基于听觉标识体系促进音乐广播频率品牌物质文化“显性化”。
第一,音乐广播频率品牌听觉标识的“差异化”:因为广播媒体纯听觉的特点,相对于普通产品的品牌传播媒介,广播类品牌传播的唯一方式是通过听觉,这就给广播界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所以,通过塑造独特的、有辨识度的听觉识别体系,诸如台歌、台呼等听觉要素,从而建立听众对音乐广播频率品牌的听觉记忆力,来树立与维持听众对于音乐广播频率品牌鲜明的印象。(www.chuimin.cn)
第二,音乐广播频率品牌的标识体系要“可视化”:即在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中,对听觉识别体系进行延伸,在音乐广播频率网站、社交平台、线下活动中塑造“看得见”的音乐广播频率品牌,包括图形标识、颜色标识等视觉标识组合,在一些非听觉的沟通平台中,进一步演绎品牌文化,加深受众的印象。比如,楚天音乐广播的听觉识别系统中的“最流行,最温暖,1058最流行”“感谢你,橙色!因为与你这暖暖的相遇,让我们走在了最流行的行列”,通过色彩,让楚天广播“可视化”。
因此,总的来说,研究者主张通过整合电台名称、电台口号、台呼、台歌和台标(标识色、标识图形)等音乐广播频率品牌的标识要素,从“差异化”“可视化”两个方面,促进音乐广播频率品牌物质文化的“显性化”。一方面,听众群体能够从音乐广播频率品牌的“物质文化”层面,即听觉标识体系,对音乐广播频率品牌形成初步的认知;另一方面,听众更多地是从频率的行为文化层面认知频率的品牌。
有关音乐广播频率品牌忠诚形成机理研究的文章
市场调研是进行市场运营、品牌决策的前提,是进行品牌定位差异化决策的重要基础,即基于听众多维度的调研结果,识别听众群体多元化的需求,从而确立各个频率多样化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根据我国学者胡正荣对美国的考察发现,美国的音乐电台想要办好,必须要投入相应额度的资金,他对所用资金分配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有一半用于每周调查听众喜好以及需求,四分之一用于开办一年两度的音乐测试会。......
2023-11-04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前述假设。而使用与满足中信息需求和娱乐需求对于音乐广播频率忠诚的正影响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另外社交需求维度对于音乐广播频率忠诚的影响仅在0.1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0.10,而自我需求维度对频率忠诚没有显著影响。......
2023-11-04
最后一点也是研究者最大的一个遗憾,即目前音乐广播频率品牌建设、听众偏好过于单一,没有足够样本与数据的支持,来区分出“正能量”音乐类型的听众群体。所以,研究者期待,在文化多样性、媒介多样性的推动下,中国音乐广播的音乐风格定位亦逐步丰富化,对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在内的正能量音乐风格能够更有长足的发展、更系统的研究。......
2023-11-04
在建设音乐广播频率品牌文化过程中,第三步是进行其品牌行为文化的建设,这一模块是最为直接面向听众群体的。研究者认为,音乐广播频率品牌的行为文化是音乐广播精神文化在品牌运营中的体现,即听众在感受频率品牌的行为文化中,对该音乐广播频率品牌形成认知。......
2023-11-04
第二,在音乐广播频率品牌标识方面:杨琛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关频率的实践,主张通过使用不同风格的音乐确立频率品牌整体形象、参与频率品牌品位的打造;巴晓光以福建音乐广播为例,浅论了音乐广播频率品牌包装的语言风格定位及设计;黄红星以广东电台音乐之声为例,介绍了该频率通过节目和活动的结合,提出“策划为先,办看得见的广播” 的主张,并不断提升广播频率的品牌影响力。......
2023-11-04
与获取信息需求的动机相比,人们对音乐娱乐功能的普遍性论证更容易被接受。[35]本研究运用五点量表,从以下三个方面了解被试者对音乐广播频率品牌的娱乐价值感知:“打发时间”“感到快乐与兴奋”“感到放松”。表4-5娱乐需求测量量表同时,音乐心理学的早期研究成果也体现出性格与音乐娱乐性感知之间的关系。H2b听众更强的开放型个性,会增加他们使用音乐广播频率的娱乐需求动机。......
2023-11-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