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研究,拟探索音乐广播频率听众的个性、对音乐广播频率的使用与满足,与音乐广播频率品牌忠诚之间的关系。构建并检测本书的第一个结构方程模型。......
2025-09-30
本研究还进一步探索性别对于变量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首先对男、女两组样本分别进行结构方程检验,均取得可接受的模型拟合度(男:χ2=571.0,df=286,χ2/df=2.00,CFI=0.88,GFI=0.82,TLI=0.87,RMSEA=0.07;女:χ2=709.2,df=286,χ2/df=2.48,CFI=0.85,GFI=0.85,TLI=0.83,RMSEA=0.07)。
这组研究旨在检验男女两组样本的结构模型是否具有差异,即性别是否对模型具有调节作用。这一步的检验是用比较基准模型和限制模型的拟合度差异来实现的。第一个模型是基准模型,这个模型同时估算男女两组数据的结构模型,所有路径的回归参数被自由估算。这个模型的拟合指数是:χ2=1 280.4,df=572,χ2/df=2.24,CFI=0.87,GFI=0.84,TLI=0.85,RMSEA=0.05,较好地拟合了数据。第二个模型是限制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男女两个组别间所有相应的路径参数被限制为相等。将两组间所有相应的参数设为相等是假设两组间不存在差别,即没有调节效应。限制模型的拟合指数是:χ2=1 303.9,df=584,χ2/df=2.23,CFI=0.87,GFI=0.84,TLI=0.85,RMSEA=0.05。接下来要比较限制模型和基准模型的拟合指数;χ2的变化为23.5,df的变化为12,显示出对于男女两个组别路径系数是不同的,即性别确实调节了变量之间的关系。
表5-5 男女单独模型结果
(https://www.chuimin.cn)
p<0.001,p<0.05,ap<0.10
表5-5列出了前述假设中变量之间的关系:①男性外向型性格的强度,在使用与满足的需求维度上,对信息需求在0.1的显著水平上表现出负影响(β=-0.12),对娱乐的需求在0.05的显著水平上表现出正影响(β=0.41),对社交需求、信息需求的影响不显著;②女性外向型性格的强度,对使用与满足的四个需求方面都在0.01的显著水平上,表现出高度的正影响,其中信息需求、娱乐需求、社交需求和个人需求的β值分别为0.45、0.47、0.45和0.55;③男性开放型性格的强度,在使用与满足的四个需求维度上,对信息需求、社交需求和个人需求在0.01的水平上都呈现出较高的正影响,β值分别为0.69、0.62、0.61,对娱乐需求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④女性开放型性格的强度,对使用与满足影响的检验结果与男性群体类似,对信息需求、社交需求、个人需求在0.01的水平上都呈现出正影响,β值分别为0.33、0.27、0.23,对娱乐需求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第五,男性听众使用与满足各个需求的强度对音乐广播频率品牌忠诚的影响中,信息需求和娱乐需求在0.01的显著水平上,表现出高度的正影响,其中信息需求和娱乐需求的β值分别为0.43和0.54),个人需求在0.1的显著水平上,呈现出较弱的正影响,β值为0.12;第六,女性听众使用与满足各个需求的强度对音乐广播频率品牌忠诚的影响中,信息需求和娱乐需求在0.01的显著水平上,表现出高度的正影响,其中信息需求和娱乐需求的β值分别为0.42和0.41,社交需求在0.05的显著水平上,表现出正影响(β=0.16),而个人需求没有表现出对音乐广播频率的显著影响。
其中,大部分的假设得到了支持,与假设不同的有以下两点:①受众的外向型性格,与对音乐广播信息需求的动机,呈现出正相关,而非假设中的负相关,也就是说,在听音乐广播时受众性格的外向型强度,表现出对信息需求更强的动机,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后的分性别样本讨论中,男性群体的检验结果支持了假设,即性格越内向(即外向型强度越低),对于收听音乐广播的信息需求动机越高;②受众收听音乐广播的自我需求动机,对于音乐广播频率品牌的忠诚,没有显著的关系,也就是说,听众在音乐广播中自我的感知,对音乐广播频率品牌的忠诚没有影响,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后的分性别样本讨论中,男性群体呈现出一定的正影响,即满足男性听众收听音乐广播频率更高的自我需求动机,更易形成其对音乐广播频率的品牌忠诚。
相关文章
第一组研究,拟探索音乐广播频率听众的个性、对音乐广播频率的使用与满足,与音乐广播频率品牌忠诚之间的关系。构建并检测本书的第一个结构方程模型。......
2025-09-30
(二)基于认知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框架使用与满足理论框架,描述的是通过“使用”媒体,“学习”媒体的各种价值,形成了对该媒体的认知;而这样的认知,一方面体现了媒体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受众下次使用该媒体的意愿,这样的意愿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忠诚”的行为和态度上。图3-2“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
2025-09-30
[21]音乐广播品牌的建设亦然。音乐广播品牌的建设与运营,旨在给听众留下独特的、深刻的认知,乃至获得听众的忠诚,从而获得无形的品牌资产。首先,国家宏观政策号召现代传播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动力,积极提倡广电系统媒体单位的品牌化建设。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文化也呈现愈发繁荣的局面,受益的人民群众将会享受更加方便、快捷、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025-09-30
在本研究中,将音乐广播频率品牌建设的个案进行“归纳”,提炼音乐广播产业共同面临的趋势与问题;亦将经典的传播学和品牌学理论框架,深化“演绎”,并应用到音乐广播频率建设这个领域。第六,比较研究法:即对事物、群体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进行研究与判断的方法,一般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研究考察,识别其异同,从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2025-09-30
人们都爱听音乐,受众需求强有力地推动着中国音乐广播频率品牌建设。所谓音乐广播集团品牌,即音乐广播的品牌建设与整个集团相一致,运用集团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辐射到该集团旗下的音乐广播业务。和中国较为盛行的音乐广播频率品牌不同,西方国家的音乐广播品牌,从品牌命名到品牌运作,都是通过集团层面表达的。其次,信息化全球化时代,西方音乐广播频率品牌媒体强势来袭。......
2025-09-30
第二,在音乐广播频率品牌标识方面:杨琛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关频率的实践,主张通过使用不同风格的音乐确立频率品牌整体形象、参与频率品牌品位的打造;巴晓光以福建音乐广播为例,浅论了音乐广播频率品牌包装的语言风格定位及设计;黄红星以广东电台音乐之声为例,介绍了该频率通过节目和活动的结合,提出“策划为先,办看得见的广播” 的主张,并不断提升广播频率的品牌影响力。......
2025-09-30
[20]所以,本研究拟将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与“顾客感知价值理论”进行整合,并嫁接“品牌忠诚理论框架”,以开发能够适用于广播媒体品牌忠诚的研究框架。......
2025-09-30
西肖尔出版的《音乐心理学》一书在音乐心理学科方面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甚至有观点认为它是该门学科建立的一个标志,该书着重强调了音乐各要素的感知以及音乐能力测量。我国后期音乐心理学的各类探索都是以此为基点,随后再逐渐发展形成国内的一套理论的。......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