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媒体中性别变量研究成果

媒体中性别变量研究成果

【摘要】: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关于女性主义这一观点的研究也开始慢慢热起来,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其中在20世纪60—7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所关注的一个论题就是大众媒介和社会角色中妇女的形象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和差别。整体上可以看出:第一,近年来性别视角下对媒体的研究愈加盛行;第二,性别视角下对于广播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中亦将进一步嫁接性别的研究角度,深入探析音乐广播频率品牌忠诚的形成。

1977年的西方国家迎来一个新的浪潮,曾经不起眼的一个话题吸引了研究者们的眼球——“性别与传播”,这个话题打开了女性为她们的权利地位作反抗的大门,关于女性的话题也由此展开。[54]“少数群体”这一新词最早出现在同年的美国期刊《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的索引中,该刊物毫不留情地把女性、黑人和亚裔等都归入其中。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关于女性主义这一观点的研究也开始慢慢热起来,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其中在20世纪60—7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所关注的一个论题就是大众媒介和社会角色中妇女的形象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和差别。[55]20世纪90年代,凯瑟琳·瑟克斯纳和丽莎·库克兰兹两位伟大的女性浓缩了各流派的女性主义批判思想,创作了《传播研究的五个女性主义框架指南》这部联系女性主义流派和传播学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作者提出:纵观西方的历史长河,妇女作为一个不可被分割和忽视的群体,却总是受到一些不平等的待遇,例如妇女被与西方哲学二元论作讨论时,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出现的身份总是贬义的,地位也不会高,人们从思想上已经默认了妇女劣等和次要的地位,许多妇女也从思想上被教化、被洗礼,接受自己的命运,这一点从精神与肉体、主体与客体、文明与自然、公共与私人、理性与感性等二元论中可以体现出来。[56]范·祖伦则认为,很多关于女性的研究、讨论等都跟媒体有很大的联系,媒体在社会上的地位不容小觑,由于媒体的影响,无论是关注女性还是用一些媒体的专业性语言描述女性,都会给女性的形象塑造带来很大的影响。[57]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主流的传媒政策。中国学者从性别的角度,对不同媒体进行研究:男性视角对杂志的研究,男性视角对电视的研究,男性视角对网络媒体的研究;女性视角对杂志的研究;女性视角对电视的研究。整体上可以看出:第一,近年来性别视角下对媒体的研究愈加盛行;第二,性别视角下对于广播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中亦将进一步嫁接性别的研究角度,深入探析音乐广播频率品牌忠诚的形成。(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