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荒漠草原植物水分生理特征与干旱胁迫响应

荒漠草原植物水分生理特征与干旱胁迫响应

【摘要】:但是从4 种植物RWC 和LWC 的变化可以看出,保持体内水分是这些多年生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共同反应,植物总能维护一定的体内含水量而抵抗或忍受干旱胁迫。

水势可以表示植物的水分状况,与SPAC 系统中的水分运动规律密切相关(单长卷等,2006)。李吉跃(1991)认为抗旱植物主要有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和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2 种类型,其中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的植物主要限制水分丧失,保持水分吸收能力而延迟脱水的发生,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的植物则提高水分吸收能力,维持膨压减少水分丧失来忍耐脱水。杨鑫光等(2006)、宋敏超等(2012)研究认为,水分胁迫下,植物水势变化越不明显,其维持正常膨压能力就越强,就能保持一定的水分和养分运输能力。本研究中,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强,4 种植物的叶片水势均表现出下降趋势,说明4 种植物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都能够通过降低其叶片水势来调节其体内渗透势从而增强吸水功能。其中,牛枝子的叶片水势值最低且不同处理间变幅最大,蒙古冰草具有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特征,甘草在中度干旱胁迫时叶片水势急剧下降,属于对干旱胁迫比较敏感的抗旱特征,短花针茅的叶片水势在处理间呈梯度下降,说明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相对比较迟缓。

一般情况下,植物通过渗透调节作用来实现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响应,在植物水势下降时植物通过渗透调节作用保持一定的膨压,从而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汤章城,1983;马宗仁等,1991)。脯氨酸在植物受环境胁迫时会大量累积,用以维持细胞一定的含水量和膨压势,而植物叶片的RWC 越高,植物抗脱水性就越强(汤章城,1983;曾凡江等,2010)。在本研究中,4 种植物应对干旱胁迫时维持叶片含水量与发挥渗透调节功能的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相比较,甘草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积累了较少量的脯氨酸含量,且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甘草能够降低水势以高的叶片RWC 和LWC,维持一定的膨压从而保持着较强的抗脱水性;牛枝子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积累了大量的脯氨酸含量,并且在胁迫后期叶片RWC 显著下降时,以较高的渗透调节能力维持一定的膨压,其LWC 变化幅度较小,使得植物在严重水分胁迫条件下能够保持较低的水势,忍耐植物体内水分的不断丧失,是典型的耐旱特征;短花针茅的脯氨酸含量最低,RWC 变化幅度较小,LWC 总体偏低且变化幅度较大,表现为以稳定降低的水势保持水分的吸收能力而减缓脱水;蒙古冰草在干旱胁迫强度加大时与牛枝子一样能够大量积累脯氨酸含量和K 元素含量(见第三章和第五章结果),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而RWC 和LWC 含量变化幅度大于其他3 种植物,且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无显著变化,说明其能够调节体内含水量而维持细胞膨压,也具有较强的抗脱水能力。从甘草、短花针茅在干旱胁迫严重时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反而降低的现象可以看出,渗透调节作用的幅度是有限的,一旦超出一定的胁迫程度和时间范围就会影响到渗透调节功能。但是从4 种植物RWC 和LWC 的变化可以看出,保持体内水分是这些多年生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共同反应,植物总能维护一定的体内含水量而抵抗或忍受干旱胁迫。因此,在干旱逆境中,保存水分、提高水分利用能力是植物生存、生长和再生产的本质策略。(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