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样品采集与测试项目:荒漠草原水分利用与干旱适应

样品采集与测试项目:荒漠草原水分利用与干旱适应

【摘要】:4.1.2.2土壤含水量在每个植物群落的3 个采样点分别采集0 ~20 cm、20 ~40 cm、40 ~60 cm、60 ~80 cm 土壤剖面样品,带回试验室,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

2016年7月初、9月初和2017年7月初、8月初、9月初分别在3个群落随机设置3 个采样点采集植物和土壤样品,用于植物叶片稳定碳同位素(δ13C 值)、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土壤含水量的测定。2016年7月初、9月初测定了4 种优势植物的气体交换参数,并采集植物样品用于脯氨酸含量和N、P、K、Na 无机离子含量的测定。具体采样和测试方法详见以下内容。

4.1.2.1 植物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 值)

在每个样地标记生长良好、长势基本一致、无遮阴的每种优势植物个体10 株作为取样植株,在每个植株阳面中部采集3 片完全展开的健康叶片,10 株叶片混合作为1 个样品,3 次重复。植物样品置于4℃保温箱带回实验室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表面杂物并用滤纸反复吸干表面水分,每个样品分为两部分,用于制备鲜、干样品。鲜样品置于4℃冰箱保存;干样品经105℃杀青后,转入70℃烘箱烘干48 h 以上,粉碎、过100 目筛后密封保存。

采用DELTA V Advantage 同位素比率质谱仪(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er)测定样品碳同位素比值,样品在元素分析仪中高温燃烧后生成CO2,质谱仪通过检测CO213C 与12C 比率,并与国际标准物(Pee Dee Belnite,PDB,一种海洋中的贝壳化石,其13C 含量为1.124 %)比对后,计算样品δ13C 值:

式中,Rp 、Rs 分别表示代表植物组织样品和标准化石PDB 的13C /12C。

4.1.2.2 土壤含水量

在每个植物群落的3 个采样点分别采集0 ~20 cm、20 ~40 cm、40 ~60 cm、60 ~80 cm 土壤剖面样品,带回试验室,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

4.1.2.3 叶片相对含水量(RWC)

取样方法同植物叶片δ13C值测定,取样后快速测定叶片鲜重(FW),然后将叶片放入装有蒸馏水容器(塑封袋)中,在4℃冰箱保存12 h以上。用吸水纸吸去叶片表面水分,称量叶片重,恒定后的重量即为叶片饱和重(TW)。然后将叶片在65℃烘箱烘干48 h 后测定叶片干重(DW)。计算相对含水量:(www.chuimin.cn)

4.1.2.4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采用Li-6400 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于9:30 至12:00 或15:00-17:00 分别测定4 种优势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 浓度(Ci)、叶片温度(CTleaf)等光合参数。在每个采样点选择完全展开且生长良好的植物叶片,每种植物测定5 株,取其平均值,计算瞬时水分利用效率:

4.1.2.5 游离脯氨酸含量

取样方法同上,采用酸性茚三酮法(张志良和瞿伟菁,2009)测定游离脯氨酸。具体步骤为:称取植物叶片各0.5 g,置于大试管中,然后向各试管中加入5 m l3%磺基水杨酸溶液,于沸水浴中提取10 min,冷却后过滤于干净的试管中,滤液即为脯氨酸提取液;吸取2 ml 提取液于另一干净的带玻塞试管中,加入2 ml 冰醋酸及2 ml 酸性茚三酮,在沸水浴中加热30 min,冷却后加入4 ml 甲苯,摇荡30 s,静置片刻,取上层液至10 ml 离心管中,在3000 rpm 下离心5 min,吸取各管上层脯氨酸甲苯溶液至比色杯中,以甲苯溶液为空白对照,于520 nm 波长处进行比色,3 次重复取平均值。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样品中脯氨酸含量:

式中,C 为标准曲线求得的提取液中脯氨酸含量(ug);V 为提取液总体积(ml);v 为测定液体积(ml);W 为样品鲜质量(g)。

4.1.2.6 植物叶片N、P、K、Na 元素测定

取样方法同植物叶片δ13C 值测定,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分析方法(鲍士旦,2000)测定植物叶片N、 P、K、Na 元素,植物叶片先在65℃条件下烘干72 h,用球磨仪粉碎后,采用 H2SO4 -H2O2 消煮,制备成待测液。 N 的测定采用凯氏定 N 法,使用KDN-103F 自动定氮仪测定;P 的测定采用钼蓝比色法,使用T6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K、Na 的测定采用火焰光度计法,使用AA-702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