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51单片机技术趋势揭秘

51单片机技术趋势揭秘

【摘要】:单片机的发展过程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四代单片机:1983年以后是16位单片机和8位高性能单片机并行发展的时代。随着微电子技术、IC设计、EDA工具的发展,基于SoC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

单片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SCM)阶段,主要是寻求最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创新模式”获得成功,奠定了SCM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阶段,主要技术发展方向是不断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的同时,对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系统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单片机是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之路,向MCU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寻求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最大化解决;因此,专用单片机的发展自然形成了SoC化趋势,详细的发展阶段如下:

1974年12月,美国仙童(Fairchild)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8位单片机F8。单片机的发展过程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单片机(1974~1976年):

单片机发展的起步阶段。集成度也较低,并且采用了双片形式。代表产品有Fairchild公司的F8和Mostek公司的3870等。

第二代单片机(1976~1978年):

这是单片机的发展阶段。最典型的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48系列单片机。

第三代单片机(1979~1982年):

这是8位单片机的成熟阶段。代表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机、Motorola公司的MC6801系列机、Zilog公司的Z8系列机等。

第四代单片机(1983年以后):

1983年以后是16位单片机和8位高性能单片机并行发展的时代。随着微电子技术、IC设计、EDA工具的发展,基于SoC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对单片机的理解可以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控制器延伸到单片应用系统。

目前,单片机正朝着多功能、多选择、高速度、低功耗、低价格、扩大存储容量和加强I/O功能以及结构兼容方向发展,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多功能 在单片机中尽可能多的将应用系统中所需要的存储器、各种功能的I/O口都集成在一块芯片内,即外围器件内装化,如把LED、LCD和VFD显示驱动器集成在单片机中,如把A-D、D-A以及多路模拟开关和采样/保持器也集成在单片机中。(www.chuimin.cn)

(2)高性能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是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一种设计模式。使用RISC体系结构、并行流水线操作和DSP等设计技术,使单片机的指令运行速度得到大大提高,其电磁兼容等性能明显优于同类型的微处理器。

(3)全盘CMOS化 单片机采用两种半导体工艺生产,HMOS工艺即高密度短沟道MOS工艺;CHMOS工艺即互补金属氧化物的HMOS工艺,如8051的功耗为630mW,而80C51的功耗仅为120mW。从第三代单片机起开始淘汰非CMOS工艺。

(4)推行串行扩展总线 显著减少引脚数量,简化系统结构。随着外围器件串行接口的发展,单片机串行接口的普遍化、高速化使得并行扩展接口技术日渐衰退。推出了删去并行总线的非总线单片机,需要外扩器件(存储器、I/O等),采用串行扩展总线,甚至用软件虚拟串行总线来实现。

另外单片机具体的功能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4位、8位、16位、32位单片机共存,并各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2)CPU功能不断增强、运行速度不断提高。

(3)内部资源增多,增加存储器容量、片内外设如A-D、D-A、LED/LCD驱动、PWM等。

(4)引脚的多功能化。

(5)低电压和低功耗。

(6)结合ASIC和RISC技术,使单片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