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地面灌溉技术研究及实用手册:优化灌水效果

地面灌溉技术研究及实用手册:优化灌水效果

【摘要】:在强土壤入渗能力下灌溉时,为了获得较高的灌溉效果,可采取如下措施。为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程度,应尽量避免犁翻后无耙耱地的灌溉。如果根据储水灌溉或播前灌溉要求不得不进行休闲地的灌溉时,应对休闲地进行耙耱、平整等农事作业,使其土壤干容重增加,人为减小土壤入渗能力后在进行灌溉。

特强土壤入渗能力是指90min累积入渗量在15cm 以上的情况,由表8.17可以看出,当土壤入渗能力为19.494cm,要求的优化灌水畦田长度仅有20~30m,在项目区一般畦田长度60~200m 条件下进行灌溉时,灌溉效果相当低。在强土壤入渗能力下灌溉时,为了获得较高的灌溉效果,可采取如下措施。

表8.17  同一地面坡降、单宽流量下不同畦田长度下的灌水效率 (H 90=19.494cm)

黑体为优化结果。

1.尽量避免无耙耱休闲地条件下的灌溉(www.chuimin.cn)

犁耕后无耙耱休闲地地表凹凸不平,耕作层土壤普遍存在大孔洞,土壤入渗速度快,加之地表糙率值大,灌溉水流推进速度慢,灌溉水集中于畦田首部入渗,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程度极低。例如:御河试验站同一种土壤质地,不同土壤结构下的入渗能力不同,犁耕翻松地,90min累积入渗量为23.58cm,犁耕压实地,90min 累积入渗量为15.932cm,未耕原茬地,90min累积入渗量为16.955cm。为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程度,应尽量避免犁翻后无耙耱地的灌溉。如果根据储水灌溉或播前灌溉要求不得不进行休闲地的灌溉时,应对休闲地进行耙耱、平整等农事作业,使其土壤干容重增加,人为减小土壤入渗能力后在进行灌溉。

2.长畦短灌

长畦短灌又称为长畦分段灌溉,即将长畦划分为若干个没有横向畦埂的短畦,用软管或纵向输水沟将灌溉水送入各灌溉段进行灌溉,采用软管输水时灌水通常由远及近,采用输水沟输水时灌水则由近及远,直到全部短畦灌完为止。

对于特强入渗能力的土壤,根据优化畦田的长度,将长畦分为短畦进行灌溉,可以得到较高的灌水效果。长畦短灌不仅可以达到小畦灌溉时的节水效果,而且还可以减少了田间渠道,节约了耕地,也便于农机作业,容易被农民接受。当土壤入渗能力很大,又必须进行灌溉时,可以考虑用此法来进行灌溉,以提高灌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