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21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流程图经过大量分析,回归模型的显著性较好的各种变量组合如表5.6所示,各种预测模型回归参数估计及检验见表5.7。所以,经过分析,取模型Ⅶ作为该区域土壤入渗能力的预测模型。......
2023-11-04
小流量灌溉技术则是通过减小入畦流量,减小地面水流的运动速度,增加灌溉水在灌水畦田各点上的停留时间,进而提高地面灌溉的灌溉效果。大田灌水试验和计算表明:入畦流量的大小对畦田水流推进速度和水分沿灌水畦田长度方向的水分分布有很大影响。地面灌溉水流运动的速度与单宽流量呈正比例关系。单宽流量越小,水流的推进和消退速度越小,实质上增加了灌溉水在各点上的停留时间。当土壤入渗能力较小时,减小单宽流量小,增加放水时间,可以增加灌溉水在畦田内的停留时间,土壤的净入渗时间增加,从而可以提高地面灌溉的灌溉效果。
表8.15 南郊区不同土壤入渗能力下的优化单宽流量表
续表
如果项目区灌溉地块的畦田长度取50m,灌水定额取40m3/亩,地面坡降为1/1000,土壤入渗能力(以90min的累积入渗量反映)分别为6.796cm 和5.407cm 时,不同单宽流量灌溉时的灌溉效果指标见表8.16。由表8.16可见:①在给定畦田长度、地面坡降和灌水定额的条件下,随着单宽流量的减小,灌溉效果提高,当单宽流量为0.0011m3/(s·m)时,两种土壤入渗能力下都可以获得较理想的灌溉效果。②随着土壤入渗能力的下降,在同样的单宽流量下,灌溉效果降低;③在土壤入渗能力特别低的情况下,可采用小流量灌溉的方式提高灌溉效果。(www.chuimin.cn)
表8.16 不同单宽流量灌溉时灌溉效果比较表
注黑体为优化结果。
在灌溉实践中,由于受水源供水流量和畦田规格的限制,灌溉时的单宽流量不可随意调整,建议同时灌溉的灌水畦数为原同时灌水畦数的整倍数,例如,在某土壤入渗能力一定的情况下灌溉时,某井同时灌溉的灌水畦数为2,则在较低的土壤入渗能力下灌溉时,同时灌溉的畦数可取4、6、8等,相应的单宽流量分别是该条件下的1/2、1/3和1/4等。
有关地面灌溉优化灌水技术研究及实用手册的文章
图5.21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流程图经过大量分析,回归模型的显著性较好的各种变量组合如表5.6所示,各种预测模型回归参数估计及检验见表5.7。所以,经过分析,取模型Ⅶ作为该区域土壤入渗能力的预测模型。......
2023-11-04
图7.3土壤水分入渗剖面图7.4累积入渗量与储水效率关系图7.5累积入渗量与灌水均匀度关系图7.6累积入渗量与灌水效率关系1.储水效果的变化特征图7.4为储水效率与土壤90min累积入渗量的关系曲线,由图7.4可以看出:当土壤入渗能力增大时,灌水效率先是随土壤入渗能力的增大而增大,而后随着土壤入渗能力的增大而减小,两者之间较好地符合二次多项式关系。......
2023-11-04
根据所选定的计算参数和代表性的土壤入渗参数,首先计算同一土壤入渗能力、同一地面坡降、同一灌水定额、不同单宽流量情况下,同畦田长度条件下的灌水效率,从中找出优化效率不小于180%时相应的单宽流量。表8.11同一畦田长度下不同土壤入渗能力下的优化单宽流量续表注黑体为优化结果。表8.12南郊区御河试验站土壤优化单宽流量分析表单......
2023-11-04
Maheshwari等利用水流推进过程和畦首地表水深的变化过程,引用地表储水形状系数并取其值为0.75,采用类似于试算法的模式搜索技术来估算畦灌入渗参数;该方法可以仅通过一个畦田的水流推进过程、畦首地表水深等试验数据来估算入渗参数,试验工作量较小,但由于该方法采用类似于试算的模式搜索法进行计算,所以计算量大,计算效率较低。尽管大多数土壤传输函数为预测土壤水力特性的研究,但其研究范围不限于水力传输函数。......
2023-11-04
土壤入渗能力和入渗模型参数预测模型的成功建立,为土壤入渗过程的预报提供了可能性。预报土壤入渗过程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实测或其他方法获得与土壤入渗参数具有密切相关性的有关物理参数 ;其次利用土壤入渗能力和入渗模型参数回归模型求得相应得预报量;最后将入渗参数的预报量代入考斯加科夫三参数模型得到土壤入渗过程。根据预测量模型的不同,土壤入渗过程的预报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种。......
2023-11-04
土壤水分入渗试验旨在通过系统的大田试验,全面揭示土壤的基本特性,了解影响土壤水分入渗的主导因素,建立土壤水分入渗模型,为灌溉提供土壤水分入渗模型及其模型参数的确定和预测方法。测试时间原则上与土壤入渗试验时间相同。......
2023-11-04
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和土壤水分入渗模型参数是各种地面灌水技术中确定其灌水技术参数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但由于灌溉土壤条件的变异性和影响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因素的复杂性,致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简单易行的取得土壤水分入渗参数的方法。......
2023-11-04
入渗指数α的变化范围在0.0451~0.4497之间,入渗系数k 的变化范围在0.2272~4.0133之间,稳定入渗率f 0的变化范围在0.00395~0.1558cm/min之间。例如大同南郊区不同耕作条件下土壤入渗能力见表4.9。表4.9南郊土壤入渗能力参数表由表4.9可以看出,90min土壤入渗量的变化范围在4.454~29.642cm 之间,最大值29.642cm 和最小值4.454cm 之差为25.188cm,最大值是最小值的6~7倍。说明同一质地条件下,不同结构下的土壤入渗能力及入渗参数相差很大。......
2023-11-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