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21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流程图经过大量分析,回归模型的显著性较好的各种变量组合如表5.6所示,各种预测模型回归参数估计及检验见表5.7。所以,经过分析,取模型Ⅶ作为该区域土壤入渗能力的预测模型。......
2023-11-04
在农田灌溉中,无论采用何种灌水方法和灌溉技术,灌溉水必须通过水分的入渗过程(地面畦灌、喷灌为一维入渗,地面沟灌为二维入渗,滴灌、膜孔灌和地下点源渗灌为三维入渗)才能转换为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分入渗特性是土壤的固有属性,它决定着灌溉水转换为土壤水的速度和分布,进而影响到地面灌溉的灌水质量和灌溉效果(灌水均匀度、储水效果和灌水效率)。土壤的入渗特性不仅受其本身所固有的诸多理化特性 (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孔隙状况)影响外,还受灌溉水质(水温、泥沙含量、含盐量)、入渗过程 (连续入渗过程、间歇入渗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和土壤水分入渗模型参数是各种地面灌水技术中确定其灌水技术参数(畦田规格、入畦流量、灌水时间或改水成数)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但由于灌溉土壤条件的变异性和影响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因素的复杂性,致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简单易行的取得土壤水分入渗参数的方法。固然可以通过试验获得各种灌水条件下的土壤入渗参数,但一方面由于灌水条件千变万化,工作量大;另一方面在我国大多数农村不具备实验所需设备、技术,因此实施土壤入渗参数的测定十分困难。这给地面灌溉灌水技术参数的确定和地面节水灌溉的实施带来很大不便。本章试图以大同盆地的土壤入渗试验数据为依据,分析各主要因素对土壤入渗能力和土壤入渗参数的影响;利用数学理论,建立土壤入渗能力和入渗模型参数与土壤物理参数间的统计模型,为该地区土壤水分入渗参数的确定提供手段,为地面节水灌水技术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www.chuimin.cn)
有关地面灌溉优化灌水技术研究及实用手册的文章
图5.21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流程图经过大量分析,回归模型的显著性较好的各种变量组合如表5.6所示,各种预测模型回归参数估计及检验见表5.7。所以,经过分析,取模型Ⅶ作为该区域土壤入渗能力的预测模型。......
2023-11-04
上述参数中,断面参数根据灌水方式和灌水条件计算确定,α值和β 值根据断面参数和入渗计算选定,其余参数根据大田实际灌水情况确定。图6.3运动波模型数值模拟结果验证图 图6.4运动波模型数值模拟结果验证图 (未耕地)退水过程吻合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大田地表的平整程度差。......
2023-11-04
基于水量平衡方程及圣维南方程组,结合地面水流运动特性,采取不同程度的假定和近似,目前模拟地面灌溉水流运动的数学模型有水量平衡模型、完整水流动力学模型、零惯量模型和运动波模型四种模型。与完全水流动力学模型相比,该模型计算量少,且计算精度高,因而该模型是用来研究地面灌溉田面水流运动的一个较理想的模型。......
2023-11-04
图7.3土壤水分入渗剖面图7.4累积入渗量与储水效率关系图7.5累积入渗量与灌水均匀度关系图7.6累积入渗量与灌水效率关系1.储水效果的变化特征图7.4为储水效率与土壤90min累积入渗量的关系曲线,由图7.4可以看出:当土壤入渗能力增大时,灌水效率先是随土壤入渗能力的增大而增大,而后随着土壤入渗能力的增大而减小,两者之间较好地符合二次多项式关系。......
2023-11-04
水分入渗过程是非饱和土壤水分的运动过程,属于广义渗流理论的研究范畴,其理论基础是法国工程师Darcy提出的达西定律。Richards将达西定律引入非饱和土壤水流动为式中 K(ψm)、K(θ)——非饱和导水率;ψ——总水势梯度。式(1.2)成为研究非饱和土壤水流动的基本定律。达西定律是多孔介质中液体流动所应满足的运动方程,质量守恒是物质运动和变化普遍遵循的基本原理,将质量守恒原理具体应用在多孔介质中的液体流动即为连续方程。......
2023-11-04
通过对田间实测资料的分析,得到地面灌溉条件下影响灌溉效果的主要因素如下:入地单宽流量q:较大的q值意味着较快的推进过程,有助于获得较好的灌溉特性。笔者在2001年提出本书采用的地面灌溉效果优化模型。......
2023-11-04
大同市南郊区的赵家小村北的某一块地上实施第一次灌水,灌溉水源为井水,井的出水量为20t/h,土壤质地为粉壤土,畦田宽度根据耕作要求取3m,地面坡度为1/500,灌水定额为40m3/亩,试确定该次灌水的优化畦田长度。根据土壤入渗能力6.417cm、入畦单宽流量0.00185m3/s,地面坡度为1/500,灌水定额为40m3/亩,查附表Ⅲ.8 ,最后得出优化畦田长度为110m。如果灌水定额为50m3/亩时,同样查附表Ⅲ.8,最后得出优化畦田长度为140m。......
2023-11-04
在强土壤入渗能力下灌溉时,为了获得较高的灌溉效果,可采取如下措施。为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程度,应尽量避免犁翻后无耙耱地的灌溉。如果根据储水灌溉或播前灌溉要求不得不进行休闲地的灌溉时,应对休闲地进行耙耱、平整等农事作业,使其土壤干容重增加,人为减小土壤入渗能力后在进行灌溉。......
2023-11-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