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摘要】:根据地质地貌及地下水赋存条件,大同市地下水含水层组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变质岩风化裂隙含水层组、碳酸盐岩、盐岩裂隙含水层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组、玄武岩孔洞裂隙含水层组。广泛分布于盆地中心地带。如广灵县广灵泉多年平均流量达215.6L/s,水质类型多为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0.5g/L。

根据地质地貌及地下水赋存条件,大同市地下水含水层组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变质岩风化裂隙含水层组、碳酸盐岩、盐岩裂隙含水层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组、玄武岩孔洞裂隙含水层组。

1.平原区及山间盆地区

平原区及山间盆地区主要发育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按地貌单元可进一步划分为冲洪积倾斜平原孔隙含水层组、冲湖积平原孔隙含水层组和山间河谷孔隙含水层组。

(1)冲洪积倾斜平原孔隙含水层组:主要由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地层组成。广泛分布于盆地近山前地带,发育有洪积扇、扇间洼地及古河道。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冲积、洪积、坡积、砂、卵、砾石孔隙中。含水层厚30~80m,单井出水量1000~2000t/d,水量丰富。地下水多呈潜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或HCO3·SO4-Ca·Mg型,矿化度小于1.0g/L。

(2)冲湖积平原孔隙含水层组:主要由第四系下、中及上更新统地层组成。广泛分布于盆地中心地带。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河湖沉积中细砂层及粉砂层中。含水层厚一般15~20m,单井出水量一般在300~500t/d,在古河道和现代河流冲积阶地区,单井出水量可达1000t/d以上。地下水多为承压水,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SO4-Ca·Mg型和HCO3·Cl型及混合型,矿化度0.5~2g/L。

(3)山间河谷孔隙含水层组:主要由第四系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冲积、冲洪积砂砾石层和中粗砂组成,厚度一般5~15m。分布在西部山区十里河、源子河、淤泥河及东南部山区壶流河、唐河等山区河谷中。地下水多呈潜水、单井出水量500~1500t/d,水质为HCO3-Ca型和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0.5g/L。

2.山丘区及边山丘陵区

(1)构造侵蚀中高山区:主要发育变质岩风化裂隙含水层组和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组。(www.chuimin.cn)

变质岩风化裂隙含水层组:由太古界桑干群、五台群变质岩及各期侵入岩组成,主要分布在南部、东南部山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之中。裸露区风化壳厚度一般小于60m,地下水呈潜水,一般单泉流量小于1.0L/s,个别可达10~20L/s。水质类型多为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0.5g/L。

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由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组成。主要分布于东部壶流河流域。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岩溶孔洞和层间节理、裂隙之中。地下水多具承压性,且水位埋深大。单泉流量一般为1~5L/s,个别泉达200L/s以上。如广灵县广灵泉多年平均流量达215.6L/s,水质类型多为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0.5g/L。

(2)剥蚀堆积低山黄土丘陵区:主要发育有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以及玄武岩孔洞裂隙含水层组。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组:由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地层组成,广泛分布于西部山区腹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砂岩孔隙、裂隙之中,多呈潜水。一般单泉流量小于1.0L/s,部分可达20L/s。地下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O3-Ca·Mg型和HCO3·SO4-Ca·Mg型,矿化度小于2g/L。由于煤炭开采的影响,目前该含水层组地下水大都转化为矿坑排水和古塘积水。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由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地层组成,覆盖于前述含水层组之上。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坡洪积砂砾石层中,其深度一般在60m 左右,呈潜水。一般单井出水量10~50t/d,水质类型为HCO3-Ca型,矿化度小于0.5g/L。

玄武岩孔洞裂隙含水层组:由第三系上新统和第四系更新统地层组成。前者主要分布于北部西寺儿梁山,后者主要分布于大同火山群。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玄武岩气孔以及节理裂隙之中,其间夹有粘土层,多呈潜水。一般单泉流量小于5L/s,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和HCO 3-Ca·Na·Mg型,矿化度小于0.5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