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湖北三峡水利枢纽右岸地下电站尾水隧洞加固技术

湖北三峡水利枢纽右岸地下电站尾水隧洞加固技术

【摘要】:三峡右岸地下电站主要由进水口、引水隧洞、主厂房、扩散段、连接段、调压井、尾水隧洞、尾水渠、排沙洞及地面开关站组成。6条尾水隧洞分别由变顶高段、连接断和扩散段组成。轴线长度由191.38m到224.62m不等,断面型式为上圆下方城门洞型,其扩散段最大断面为20.4m×27.4m,进口底板高程21.05m,出口底板高程42.5m,6条尾水隧洞总长1555.31m。尾水隧洞锚喷支护施工。另根据具体地质条件进行随机支护。

(1)工程概述。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宜昌市长江干流上,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高181m,坝长2335m,最终总装机2240万kW,其中右岸地下厂房(长×宽×高=311.3m×32.6m×87.24m)拟安装6台70万kW水轮发电组。1994年正式开工,预计2010年竣工。

三峡右岸地下电站主要由进水口、引水隧洞、主厂房、扩散段、连接段、调压井、尾水隧洞、尾水渠、排沙洞及地面开关站组成。

6条尾水隧洞分别由变顶高段、连接断和扩散段组成。单机单洞平行布置,与主厂房纵轴线夹角为80°,并斜向河床侧。轴线长度由191.38m到224.62m不等,断面型式为上圆下方城门洞型,其扩散段最大断面为20.4m×27.4m,进口底板高程21.05m,出口底板高程42.5m,6条尾水隧洞总长1555.31m。阻尼井采用单机单井布置,井中心距机组中心78.5m,井筒直径为7m。

6条引水隧洞分别由预建段、上平段、上弯段、斜井段、下弯段、渐变段、下平段组成,与主厂房纵轴线垂直为90°,单机单洞平行布置。单洞轴线长度为217m,引水进口轴线高程为119.75m,引水出口轴线高程为57m。断面型式为圆形,断面直径尺寸分别为15.5~14.4m。6条引水隧洞总长为1302m。

区内岩石主要为前震旦系闪云斜长花岗岩和闪长岩包裹体,岩体中尚有花岗岩脉、伟晶岩脉和石英岩脉。主要断层有F20、F22、F24等,走向北北西340°~350°,倾向南西为主,陡倾角60°~85°,宽一般0.3~3.0m,构造岩胶结良好;次为F84、F205、F100等北东东~近东西向70°~90°的断层,倾向北为主,断层宽为0.3~3.0m,以角砾岩为主,断面波状起伏,多张开渗水,胶结较差;另外还有F10等北东50°,倾北西,倾角50°的断层,宽1~3m,构造岩中夹泥,胶结较差。地下电站由主厂房、引水洞、尾水洞系统组成的大型地下洞室群,位于微新岩体中,岩石坚硬,完整性较好,主厂房上覆山体一般厚度为63~98m,左侧最薄处仅35m。

白岩尖山体主峰下游开挖已形成了150m和120m等高程的平台,山体左侧已形成了人工高边坡,主厂房左侧最薄围岩厚度仅35m。白岩尖山体岩层由地表至洞室分别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和微新岩体,全强风化岩体的厚度相对较大,洞室围岩多为弱风化及微新岩石。

(2)尾水隧洞锚喷支护施工。尾水隧洞变顶高段及出口段30m系统砂浆锚杆支护形式为:上半洞圆弧段采用φ28@150,L=7m、左右两侧洞壁为φ32@150,L=7~9m,其中长度7m与9m砂浆锚杆间隔布设;底板锚固形式为φ32@200,L=6m;间排距分别为200cm×150cm;洞顶及两侧喷5~10cm厚素混凝土进行系统跟进支护,其余洞段系统锚杆支护型式基本相同,但局部根据具体情况喷5~8cm厚度的混凝土。另根据具体地质条件进行随机支护。

地下电站尾水闸门槽边墙设φ32mm长6m和9m的C型系统锚杆和φ36mm长6m和9m的E型系统锚杆以及φ32mm长6m和9m的系统锚杆,间排距分别为200cm×200cm。坡顶设2排φ32mm长12m的锁口锚杆,对局部采用4φ32mm长9m和12m的锚桩,喷5~8cm厚素混凝土,以及布置200t级长20~40m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处理。

1~6号尾水洞变顶高段砂浆锚杆支护形式见图7.3;2~6号洞出口断面锚杆支护示意图见图7.4。

尾水系统支护工程主要工程量为:各类系统锚杆52421根,预应力锚索686束,喷混凝土14270m3,锚桩460根。

引水系统支护工程主要工程量为:A型锚杆2112根,B型锚杆690根,喷混凝土约1800m3

6条尾水洞采用顶拱中导洞先行进占(1~2个循环),顶拱分左右侧2序扩挖(1~2个循环)完成后,对下部分两层进行台阶开挖的进占方式,初期锚喷支护在前,30m紧跟各掌子面,后续支护视地质条件随后交叉作业组织实施,支护滞后开挖作业面不少于30m。各隧洞间采取间隔方式开挖与支护,并于地下厂房挖至其顶拱高程上一层之前完成。

图7.3 1~6号尾水洞变顶高段砂浆锚杆支护图(单位:mm)

图7.4 2~6号尾水洞出口段砂浆锚杆支护示意图(单位:mm)

初期支护(含随机锚杆、喷射混凝土)紧跟开挖工作面进行,与开挖交替流水作业;对于软弱岩层及构造破碎带区域,钻爆后,经地质工程师鉴定并编录后及时采用随机锚杆加固,并及时对出露的围岩喷混凝土,进行初期支护,在确保洞室及边坡稳定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作业。

后期支护滞后开挖作业面不少于30m跟进作业,包括系统锚杆、随机锚杆、喷射混凝土等。按先喷后锚(含挂网)的顺序进行施工。

1)施工程序。顶拱中部导洞进占并扩挖→安全处理→上半洞系统支护→洞室第一层台阶开挖→系统支护→洞室第二层台阶开挖→系统支护→底板保护层开挖→底板系统支护。

2)砂浆锚杆施工。

①钻孔。系统锚杆及排水孔造孔采用阿特拉斯353E三臂台车,孔径为56~66mm,系统锚杆造孔前利用全站仪进行孔位放样,用红油漆标出开孔位置。排水孔由现场监理指定开孔位置。

控制开孔孔位偏差小于10cm、孔向偏差不大于3°、孔深在设计深度的±5cm。锚杆、排水孔的位置、间排距以及孔斜等参数,严格按照设计图要求布置,局部位置由监理工程师根据地质条件具体调整。排水孔的施工在锚杆安装完毕后方能施工。

为保证造孔的质量,在造孔前选配合适的钻杆和钻头,造孔时安排专人旁站,严格控制孔向及孔斜,确保造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锚孔钻进过程中如遇塌孔或掉钻难以进行时,先进行固结灌浆处理,尔后再钻进;锚孔围岩固结灌浆一般采用单孔单灌,如发现严重漏浆、串孔或冒浆,及时报监理和设计单位,并研究采取专门措施。

固结灌浆采用纯压式,灌浆压力不大于0.1MPa,采用全孔一段灌浆。浆液采用水泥净浆,水灰比0.5∶1~0.4∶1。

凡采用固结灌浆的钻孔,扫孔作业在灌后24h后进行,扫孔后孔道必须清洗干净,孔内不得残留废渣、岩粉。

②清孔。在造孔结束后,利用多臂钻的高压冲洗水将孔内岩粉、石屑和积水清除干净,底板锚杆孔在施工前使用高压风进行清孔。(www.chuimin.cn)

③验孔。锚杆灌浆安装前,对锚杆孔进行质量检查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孔位、孔径、孔深、孔斜,各项参数指标均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验收合格后再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对于不合格孔或塌孔立即进行补打或掏孔处理。

④锚杆灌浆。灌浆系统布置在支护施工作业面,采用麦斯特DEGUNA20P型灌浆机。灌浆液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制。灌浆要求全孔饱满、密实。锚杆安装时,根据不同的施工部位,分别采用人工与机械辅助进行施工。砂浆采用坚硬、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级配良好的合格砂料,细度模数为2.4~2.8,最大粒径不大于2mm。

孔内灌浆采用R28300号水泥砂浆,水泥品种为P.O42.5,并经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试验,参考配比水泥砂浆0.4:1:1(水:水泥:砂),不掺外加剂。水泥砂浆随拌随用,要求拌制均匀,并防止石块或其他杂物混入。

对于不同长度的锚杆安装和特殊部位的要求,分别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对于长度6m以上的锚杆或有漏水孔锚杆的安装,采用先插杆后灌法施工,即在锚杆施工前,分三段焊接对中环,再安装灌浆管和排气管。排气、回浆管采用φ12mm的PE管,灌浆管采用φ20mm的PE管。绑扎好排气、回浆管后,利用人工或辅助机械将锚杆送入孔内,到位后用铁楔(或木楔)固定,再安装φ20mm的PE管作为灌浆管。安装时灌浆管插入孔内30~40cm,用棉纱封堵孔口,再使用锚固剂封口。待锚固剂达到凝期后,开始灌浆施工。灌浆时待排气管出浆或不再排气时即停止灌浆,确保孔内砂浆饱满。先灌后插法指先将灌浆管插入孔内再进行灌浆。灌浆时,利用灌入砂浆的压力将灌浆管缓缓推出,以保证孔内砂浆充满孔腔,再进行锚杆安装。安装锚杆时,严格控制锚杆的插入速度,避免失浆,保证孔腔砂浆饱满。

在砂浆终凝前不得敲击、碰撞或拉拔,锚杆施工完毕后,7d内灌锚杆作业20m范围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

⑤锚杆制安。尾水隧洞砂浆锚杆采用精轧Ⅱ级和Ⅲ级螺纹钢。锚杆直径分为36mm、32mm、28mm三种,其中砂浆锚杆长度为9m、7m、6m、7.5m。所有杆体材料,使用前均需做拉伸试验,合格后投入使用。

3)喷混凝土施工。喷射混凝土施工有喷素混凝土、挂网喷混凝土、喷钢纤维混凝土及喷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四种,全部采用湿喷法,喷层厚度5~10cm,标号为R28250。挂网为钢筋网及机编网两种。

喷射混凝土施工紧跟锚杆支护施工作业面或在锚杆支护施工前,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进行。

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见图7.5。

图7.5 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①受喷面准备工作。喷射施工前清理受喷面,清除开挖面浮石、处理欠挖,用高压风水枪冲洗,验收合格后,在锚筋上设立喷厚的标志;无锚筋时,另设喷厚标志。对受喷面渗水部位,采用埋设导管、盲管或截水圈作排水处理。

②混合料的制备。湿喷混凝土料采用设置在预制厂内的拌和站集中拌制,6m3混凝土搅拌车运至支护工作面。

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确定。拌制喷射混凝土的混合料时,各种材料要按施工配合比要求分别称量。允许偏差:水泥、速凝剂及钢纤维不大于±2%;砂、石各不大于±3%。

混合料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混合料达到搅拌均匀、颜色一致的要求。混合料随拌随用,存放时间不超过20min,保持物料新鲜。

钢纤维、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混合料搅拌时间通过现场搅拌试验确定,以加入的钢纤维、聚丙烯纤维能完全散开,单根均匀分布在混凝土中为准;钢纤维掺量为40kg/m3,聚丙烯纤维掺量为1kg/m3,拌制过程中应注意投放秩序和方式,纤维应逐步均匀投放,以免集结成团。

③喷射混凝土。混凝土喷护设备采用阿利瓦PM—500PC型湿喷台车,速凝剂采用麦斯特SA100型速凝剂。

喷射厚度小于等于10cm,喷射施工一次完成;喷射厚度大于10cm时分层完成。当作业层数不止一层时,各层间可间隔30~60min。若间隔时间大于1h,则按有关规范要求对已喷混凝土面用风和水清洗。

受喷面作业顺序采用自下而上分段分区方式进行,区段间的接合部和结构的接缝处应妥善处理,不得漏喷。喷射作业时,连续供料,工作风压稳定。完成或因故中断作业时,应将喷射机及料管内的积料清理干净。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率:洞室拱部不大于20%,边墙(边坡)不大于8%。

喷混凝土终凝2h后即开始洒水养护,14d内保持湿润状态。

④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挂网锚杆间距200cm×200cm,长100cm;待挂网锚杆施工完毕且砂浆达一定强度后,钢筋网固定就位。

采用预制混凝土垫块保持与钢筋网和坡面岩体之间的距离,钢筋网与锚杆端头用点焊连接。挂网喷混凝土部位混凝土必须填满铁丝网与岩石间空隙,网表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最小不得小于5cm。

⑤钢纤维与聚丙烯纤维喷射混凝土。其物理力学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掺量按试验选定,聚丙烯纤维的掺量在1kg/m3左右。喷护方法同上。

(3)锚喷支护效果。截至2006年10月,共计完成锚杆支护26642根,喷混凝土4814.6m2。无损检测按5%频率抽检锚杆1472根,其中优良根数1355根,合格根数为117根,平均密实度为95.3%,合格率为100%,优良率为96.0%;抗拉拔检测锚杆174根,全部达到设计指标。

施工期间,通过声波仪检测出个别锚杆孔内砂浆局部存在脱空或不密实问题,对先灌浆后插杆工艺进行了工艺改进,加大灌浆管直径,改造了新机具与操作方式,使砂浆密实性与均匀性有较大提高,取得了成功,有效地保证了尾水洞锚喷支护施工质量。

喷射混凝土通过取芯检查,喷射的混凝土骨料分布均匀、密实性好,并与受喷面粘结牢固、强度高,其厚度、强度指标全部符合要求,合格率100%,优良率94.6%。依照有关质量评定标准,施工质量达到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