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水工程地质缺陷的常用加固技术:锚杆加固技术发展简史

水工程地质缺陷的常用加固技术:锚杆加固技术发展简史

【摘要】:锚杆加固技术,最先源于1872年英国北威尔士露天页岩矿加固边坡,次为1912年德国谢列兹矿在井下巷道加固围岩。目前,水工程锚杆加固大多用于土体,少数用于岩体的加固维护工程方面。就目前而言,国外锚固技术以澳大利亚、美国的发展最为迅速,两国锚杆支护比重已接近100%,其锚固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前列[1]。表6.1锚杆锚固体的安全系数相应地对于锚杆的选用标准见表6.2。

锚杆加固技术,最先源于1872年英国北威尔士露天页岩矿加固边坡,次为1912年德国谢列兹矿在井下巷道加固围岩。而将锚杆加固技术应用于水工程坝基边坡和地下厂房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水工程规模大,加固的范围尺寸长,绝大多数以锚索替代了锚杆。目前,水工程锚杆加固大多用于土体,少数用于岩体的加固维护工程方面。

采用锚杆进行水工程维护加固的缘由,主要由锚杆锚固的特点决定。即:

(1)能在地层开挖后,立即提供支护抗力,有利于保护地层的固有强度,有效阻止地层的进一步扰动,控制地层变形的发展,将结构物、地层紧密连锁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工作体系,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2)提高地层软弱结构面、潜在滑移面的抗剪强度,改善地层的力学性能、应力状态,使其向有利于稳定的方向发展。

(3)锚杆的作用部位、方向、结构参数、密度和施工时机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设定和调整,能以最小的支护抗力获得最佳的稳定效果。

就目前而言,国外锚固技术以澳大利亚、美国的发展最为迅速,两国锚杆支护比重已接近100%,其锚固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前列[1]

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试用锚杆支护技术,至20世纪70年代前期还处于探索阶段,直到1978年才开始重点推广,至20世纪80年代向英国学习锚杆支护技术后推广到煤巷支护,20世纪90年代又向澳大利亚学习引进成套先进的锚杆支护技术,目前已得到较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一些矿区的锚杆支护巷道比例达到90%以上,有些矿井甚至达到了100%,取得了较好的技术与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锚杆标准化建设日臻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岩土锚杆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前德国、瑞士、英国、美国、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我国等许多国家、地区或机构先后制定了锚杆规范与推荐性标准,从而使岩土锚固的应用沿着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轨道发展。

国内外的地层锚杆规范一般都对锚杆的适用范围、定义、设计、材料、防腐、施工、试验等项目作了明确规定,我国颁发的国家标准《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对锚杆锚固体设计的最小安全系数的规格见表6.1。该标准与世界多数国家锚杆标准安全系数的取值极为接近。

表6.1 锚杆锚固体的安全系数

相应地对于锚杆的选用标准见表6.2。

表6.2 锚杆类型及其选择*(www.chuimin.cn)

*引自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作为行业标准,我国先后由水利部与国家电力公司制定并颁发了下列标准规范: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SL 212—98);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SL 46—94);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水电工程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DL/T 5176—2003);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DL/T 5181—2003);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DL/T 5083—2004)。

另外,建设部与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等也制定并颁发了下列标准规范: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4);

②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