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地面塌陷的作用机制及水工程地质缺陷的加固技术

地面塌陷的作用机制及水工程地质缺陷的加固技术

【摘要】:大量的地面塌陷地质模式告诉我们,地面塌陷按其程度可划分为“整体垮塌型”与“渐进扩张型”地面塌陷两种。表4.1地面塌陷的基本类型及地质模式*注1—塌陷土层;2—岩溶化地层;3—地下水位;4—土洞;5—载荷 *引自杜甫志.覆盖型岩溶区地面塌陷的两种力学分析模型及其应用.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9。

大量的地面塌陷地质模式(见表4.1)告诉我们,地面塌陷按其程度可划分为“整体垮塌型”与“渐进扩张型”地面塌陷两种(见图4.7)。它们均因压强、垂直渗压和其他诸效应而导致塌陷。

表4.1 地面塌陷的基本类型及地质模式*

注 1—塌陷土层;2—岩溶化地层;3—地下水位;4—土洞;5—载荷
*引自杜甫志.覆盖型岩溶区地面塌陷的两种力学分析模型及其应用.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9(2)。

(1)压强差效应。压强差是指被盖层封闭的岩溶管道开口端A,当出口端B地下水头下降时,通过岩溶管道传递,在A处形成压强差ΔPA(见图4.8)。

图4.7 两种塌陷基本模式

(a)整体垮塌型;(b)渐进扩张型
1—上覆塌陷土层;2—下伏岩溶化地层;3—现地下水位;4—土洞;5—外载荷

式中 ΔPA——A点的压强差,cm(水柱);

、PA——水位变动前后A点的压强值;

γw——水的重度,g/cm3

h1——水位变动前A点的水头,cm;

h2——A、B两点间的高差,cm;

h3——水位变动后B点的水头,cm。

压强差ΔPA的值相当于出口端B点的水头降。考虑传递的阻力水头hw时,前式为:

图4.8 压强差形成示意图

同理,当B点地下水位上升(即h3>h1+h2),对A点的压力方向将由水位下降时水、气下吸变为上顶作用,压强差的大小则为:(www.chuimin.cn)

压强差增至足够大时,产生塌陷。其机理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的力学作用:一是压强差作用于盖层,使土体直接承受相应的水、气压力;二是当压强差作用于盖层时,使土体中的水、气在孔隙中运动,形成水、气动力,对土体产生潜蚀和气蚀作用。因此,压强差效应并非单一的真空负压或潜蚀,而是既包括压强差作用,又有由此而产生的潜蚀和气蚀作用。

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求得致塌时的临界压强差:

式中 ΔP——盖层土体开始塌落时的临界压强差,kPa;

Es——土体的压缩模量,kPa;

K——土体的渗透系数,cm/s;

h/d——土体的厚度与溶洞开口处直径之比;

τ——土体的抗剪强度,kPa。

致塌时波动源点的临界地下水位降深ΔH则可根据ΔP求得:

式中 ΔH——波动源点临界水位降深,cm;

γw——水的重度,g/cm3

hw——沿程阻力水头,cm。

(2)垂直渗压效应。雨水或地面水向土体渗透并使其饱和后,其渗透压力值就相当于渗透时的水头损失。当水流以相反方向由上向下垂直渗透时,渗透压力将与土体自重叠加共同作用于土拱。其合力大干土拱抗塌力时,便产生塌陷。

(3)其他效应。

1)土体强度降低。降雨入渗后,土体含水量增加,其内聚力(c)及内摩擦角(φ)值减小,导致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土拱抗塌力减小。

2)附加荷载。建筑物、积水、振动等对盖层产生的静、动附加荷载,将导致塌力增大,促进和诱发塌陷。

3)浮力与自重。地下水位下降时,水对盖层的浮托力随之减小,主体重量则相应增大。对于不同厚度的盖层,在同一水位降深时,减少的绝对浮力值相近,但影响有别。土体厚度大者影响小。同时降雨入渗后,盖层饱和重度比干重度一般增加30%~40%,使土拱承受更大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