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气污染治理与产业结构调整:支柱产业城市搬迁案分析

大气污染治理与产业结构调整:支柱产业城市搬迁案分析

【摘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的产业支持政策,为兰州市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返还的土地出让收入用于企业项目建设,其资产归企业所有,有利于提高企业“出城入园”的积极性。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项目建设前期资金紧张企业在现有生产经营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还要承担“出城入园”搬迁改造新上项目的征地,代征代拆及整治、熟化等资金,前期资金十分紧张。

1.有利因素

(1)国家对西部和甘肃的政策扶持

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兰州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2010年7月,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今后10年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强调要以重要经济区为发展引擎,支持兰州等经济区发展,形成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新高地。2010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提出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特别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的重要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同时,国家出台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提出要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的产业支持政策,为兰州市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

(2)国家级政策性平台拓展了企业“出城入园”的空间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兰州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举全省之力加快兰州新区建设,进一步找准功能定位、完善思路、创新举措,发挥政策集成效应,以建设特色鲜明、产业聚集、服务配套、环境优良的现代化新区为目标,把兰州新区打造成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特别对兰州和兰州新区的发展做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兰州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的方向,即向“3+8”集中,即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扩展区及8个县区的产业集中区,通过跳出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实现“城市结构大调整、工业企业大搬迁”,为兰州市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的契机

兰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的实施意见》,把多元支柱产业的发展培育纳入城乡空间整体布局,合理规划全市产业发展重点和区域布局,构筑多元支柱产业发展平台,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向,整合、优化和提升现有各类园区,引导产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为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创造了条件。

(4)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优惠政策的支撑

《兰州市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办法》规定:对于搬迁企业原址土地的出让收入,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类别,经市政府常务会讨论决定后由财政部门按不同比例向搬迁企业予以返还,用于支持企业新址建设和发展。具体返还比例为:土地出让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的(含5000万元),可返还85%;土地出让收入在5000万元~1亿元(含1亿元)的,可返还80%;土地出让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由市政府一事一议决定。返还的土地出让收入用于企业项目建设,其资产归企业所有,有利于提高企业“出城入园”的积极性。(www.chuimin.cn)

2.不利因素

(1)园区和基地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截至目前,包括兰州新区、高新区和经济区的扩展区以及8个县区的产业集中区没有比较完整的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园区布局、产业布局规划,多数园区和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七通一平”要求,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水和交通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缺乏引导,企业自主选择向城市周边、城郊搬迁,造成企业搬迁方向乱,产业聚集散。

(2)企业原址土地的整治、熟化难度大

“出城入园”搬迁改造企业在原址土地的整治、熟化中,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业原址土地界内建设了厂房、职工住宅,企业不仅要拆除本厂区厂房及职工住宅,还要承担规划条件中原址土地以外部分土地的整治、熟化任务,依靠企业自身的能力很难完成;城市四版规划的调整,企业原址土地界内绿化带、道路占用,使企业的土地出让收益降低,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积极性不高。

(3)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项目建设前期资金紧张

企业在现有生产经营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还要承担“出城入园”搬迁改造新上项目的征地,代征代拆及整治、熟化等资金,前期资金十分紧张。靠原址土地变性后的土地收益返还,周期长,影响项目进度。目前融资平台主要采取原址土地抵押的贷款方式融资,项目建设前期资金紧张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