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作用的关键性产业。对于兰州市来说,努力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打造新的产业优势,形成新的产业支撑,才能破解当前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就是要从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出发,准确把握多元支柱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到2020年,将兰州新区石化产业园打造成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2023-11-04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在哪里?这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只有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才可能在实际中真正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地位,切实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有必要探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并根据其理论内涵探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分析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十三五”时期,兰州工业发展面临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需要在转型中实现提升发展。
我国经济增长步入7%左右的常态发展阶段,经济增长进入动力转换新阶段,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全面转型新阶段,区域经济进入多极化发展新阶段,经济发展将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国际金融危机催生新的技术革命,信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正在酝酿新突破,发达国家纷纷在新兴科技领域前沿布局,力图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国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其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这要求全市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创造工业竞争新优势。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强调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为平台,全市大力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完善促进创新创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壮大创新创业群体,这有助于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受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共同影响,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国际产业转移更加注重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需求,重化工业和新兴产业逐步成为转移热点,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业链整合和集群转移趋势明显。我国跨地区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一体化进程加速,工业格局正面临重大调整,中西部地区承接国际和国内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增强。这要求兰州在更大区域内谋求产业布局,因地制宜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深度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在全国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www.chuimin.cn)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将兰州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枢纽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核心节点、中国西部国际交流战略平台,这为兰州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全市将进一步扩大向西开放,依托在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等领域的比较优势,引导和支持企业跨国投资设厂,加强与中西亚国家在资源开发、装备制造、新能源、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对接合作,积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技术合作、产品交流与人员培训,争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近年来,兰州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多元支柱产业培育不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兰州市的产业结构已呈现出“三二一”的倒金字塔形态,按照经济学原理,这是一种合理的经济结构,但就产业内部结构来讲,还不尽合理,主要表现是: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精深加工型产业少;高耗能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原材料产业多,高端产业少。兰州市的工业发展还处在初期加工阶段,总量不足,增速较慢,产业链条短,精细化工和高科技产品很少,特别是属于兰州自己的工业品太少。因此,通过加快培育多元支柱产业最大限度地带动兰州发展,仍然是目前最紧迫的任务。
对于多元支柱产业,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权威的解释,即立足于中心带动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延伸、三产抓转型、整体抓提升”的总体方向,着力培育和发展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和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生产及深加工产业,实现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规模明显壮大、产业层次明显提高、产业效益明显提升、产业实力明显增强的目标。
兰州市应以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为动力,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战略,围绕全市建设“两个核心、两个先行区”和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计划,以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工业布局,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以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重点,打造四大千亿级产业。围绕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发展一批特色产品,强化政策支持,推动要素集聚,加快做大做强有色冶金、建材、烟草、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食品及轻工七个百亿级特色产业,着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形成以区域首位产业为主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特色优势为支撑的多元产业格局。
有关大气污染治理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
支柱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作用的关键性产业。对于兰州市来说,努力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打造新的产业优势,形成新的产业支撑,才能破解当前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就是要从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出发,准确把握多元支柱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到2020年,将兰州新区石化产业园打造成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2023-11-04
近年来,兰州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多元支柱产业培育不力。因此,通过加快培育多元支柱产业最大限度地带动兰州发展仍然是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对于兰州市来说,努力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打造新的产业优势,形成新的产业支撑,才能破解当前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2023-11-04
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的产业支持政策,为兰州市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返还的土地出让收入用于企业项目建设,其资产归企业所有,有利于提高企业“出城入园”的积极性。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项目建设前期资金紧张企业在现有生产经营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还要承担“出城入园”搬迁改造新上项目的征地,代征代拆及整治、熟化等资金,前期资金十分紧张。......
2023-11-04
达标天数比例分析表明,338个城市达标天数[1]比例在19.2%~100%之间,平均为76.7%;平均超标天数[2]比例为23.3%,其中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15.9%,中度污染为4.2%,重度污染为2.5%,严重污染为0.7%。超标天数中以PM2.5、O3和PM10为首要污染物[3]的居多,分别占超标天数的66.8%、16.9%和15.0%;以NO2、SO2和CO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分别占0.5%、0.5%和0.3%。NO2年均浓度范围为14~61 μg/m3,平均为39 μg/m3,比2014年下降7.1%;达标城市比例为51.4%,比2014年上升2.8个百分点。......
2023-11-04
马歇尔认为,同一区域内的相关企业能够更好地获取外部经济效益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为产业集群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政府能够在产业集聚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增长极理论的核心观点。......
2023-11-04
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市的产业结构依然保留着这样的特征。说明兰州市工业占重要比重的产业结构特征目前已经不显著。在全国30个城市中排第10位,处于中间偏上的位置,说明近年来兰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较为显著。表4-72010—2015年兰州市产业结构状况2010—2011年,第二产业的增长率快于全市生产总值,但从2012年起,第三产业的增长情况显著高于第二产业,2014年第二产业首次实现负增长。表4-82010—2015年兰州市三次产业增长情况......
2023-11-04
同时,兰州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跨越。制定实施《关于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的意见》和《产业布局与园区发展规划》,实施工业项目189个,新增工业产值326.7亿元,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535.04亿元,年均增长11.0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2023-11-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