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兰州产业结构问题:大气污染治理与调整

兰州产业结构问题:大气污染治理与调整

【摘要】:总体来看,兰州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靠后,经济发展增速相对较快。各乡镇和城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不明显,区域分工不清晰,缺乏整体的产业布局,产业布局存在趋同的现象。

1.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与同等城市尚有差距

2009年兰州生产总值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西部11个省会城市、西北5个省会城市中分别排名第20位、第7位和第3位,增速分别排名第22位、第9位和第4位;2014年生产总值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西部11个省会城市、西北5个省会城市中的排名下降至第23位、第8位和第3位,增速排名上升至第5位、第4位和第3位。总体来看,兰州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靠后,经济发展增速相对较快。并且在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如果不全力以赴加快发展,我们就要掉队落伍,处于被动地位。

2.产业结构水平较低

兰州市产业结构虽然达到了“三二一”结构,但总体水平较低,且各产业内部不合理。工业呈现“三多三少”的不均衡特点,即工业中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资源型工业多,加工型工业少;能源消耗较高、污染排放较大产业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少。三产比重虽高,但主要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现代农业规模小,加工转化水平低,增值链条短。三产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明显。

3.发展空间有限,地理环境约束增强

城市建设用地矛盾突出,建成区面积难以承载新一轮发展的需要,拓展城市空间十分迫切。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任务繁重,尤其是兰州有300多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这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产业布局不合理

对产业的优化整合缺乏有效的引导,存在趋同现象。各乡镇和城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不明显,区域分工不清晰,缺乏整体的产业布局,产业布局存在趋同的现象。“有项目就上”的投资“饥渴症”时有发生。基础原材料产品多,终端消费类产品少。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比较弱,经济结构“小而散”、企业规模“小而碎”、产品结构“小而全”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同时,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忽视了对新增投资的引导和调节,没有突出以产业为主要投向来进一步优化投资,以增量的投入带动产业布局的优化。(www.chuimin.cn)

5.中心镇区集聚辐射能力不强

中心镇区服务业发展层次提升慢,经营管理理念落后,仍以粗放扩张为主,低层次的服务经营领域竞争激烈,而高层次的技术性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特别是为企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内生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基础设施运转水平不高,特别是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城镇综合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对周边辐射能力不强。

6.对可持续发展认识有待提高

城乡空间及其内部生产、居住、商贸等功能区存在混杂交错现象,影响了产业集聚所需的空间。目前,兰州经济增长仍是一种粗放模式,主要依靠土地、资源、资本、劳动力等物质要素投入来带动增长,资本产出率相对不高;同时,存在较大环境污染,资源使用各自为政的现象突出,区域整合度不够,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有待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支撑发展的综合承载力不强,尤其是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欠账多,畅交通、治污染任务艰巨,实现城市科学高效管理任重道远。

7.产业布局分散,缺乏工业载体

兰州无论是基础设施投入,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还是在引进外资项目的质量和规模上,都呈现出规模小、实力弱、贡献少的特征,主导产业不突出,现有项目布局分散。除城关区及七里河区产业密集度相对较高外,其他地区的产业布局较为分散,规模集聚效益不突出。工业总量的85%集中在黄河河谷的主城区,第三产业的50%以上集中在城关区,部分产业园区活力不足,优势不明显,产业集聚水平低。基础产业、商业贸易、物流业布局也相对分散,园区的载体功能实属空白,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功能亟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