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四川民族民间舞蹈:蜀舞审美特征剖析

四川民族民间舞蹈:蜀舞审美特征剖析

【摘要】:四川龙舞是民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舞蹈的形式,展现人们共同的对龙的信仰崇拜,寄寓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四川的“断尾龙”即是将尾节的舞者,依戏曲中丑角的扮相,出现在龙舞中。四川龙舞轻巧快捷、诙谐风趣、雄浑大气、庄严神圣的审美特征,是四川人对龙的认识的表达,是四川人性格情趣的展现。

四川龙舞民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舞蹈的形式(人体动作与舞具为载体),展现人们共同的对龙的信仰崇拜,寄寓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生活、科学文化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民俗活动中的信仰意念逐渐向淡化的方向发展,愉悦的要求不断增强,将淡化了的信仰意念的满足,移情于更多的审美活动中。人们逐渐不重视那些干巴巴的固定不变的仪礼、仪轨,而寄兴趣于表演性节目的观赏。这无疑地要求民俗活动中的各种表演,在艺术和技巧上不断提高,以满足人们在观赏中的审美要求。四川龙舞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变化,从表现人们的信仰意念,表象民俗活动的内容,进而随着民俗活动愉悦要求的增强,龙舞表演者们一代接一代的努力追求,不断提高龙舞的表演技巧。这时的龙舞已不仅是民俗活动中,只为仪轨程序的需要,表象民俗活动内容的龙舞,而是表现龙的神态,塑造龙的形象,并且展现人的智慧、机敏和高超技巧的舞龙了。四川龙舞在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中,得到了艺术的提高与升华,这不仅满足着人们的愉悦和审美要求,又使人们在鲜明的艺术形象中,加深了信仰意念给予的希冀,而得到精神上更多的满足。

四川龙舞是在四川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下流传发展的,既受这些条件的制约,适应这些条件,使之成为自身发展的长处。四川人口稠密,人均占有可耕土地很少,农村中以家户为单位居住,院落林盘散布在地尾垄头,没有集中居住的大的村落,少有大的表演场地。这种条件限制了大型龙舞的发展,所以四川的龙舞表演,多以小型为主,尤以七人舞龙、一人舞宝的形式居多。这种小型龙舞以动作迅捷、结构紧凑为特点,表演时,舞者默契配合,不能有丝毫差池。只见龙头追逐龙宝,牵动龙身在各龙节中穿越翻滚,舞法敏捷,变化急剧,常在数秒钟内完成几个招式,使观者眼花缭乱。快捷运动着的龙体,急中有缓,缓中突急,缓急有致。在运动的急剧变化中,显示着力的张扬与延缓、起伏与转换,使人产生一种痛快挥洒的快感。紧密接连的套路变化,使快速舞动着的龙体,忽而缠绕成团,转瞬间又舒展伸延,轻盈巧妙,引人入胜,这是力与机敏的完美结合。四川的小型龙舞,不仅塑造了一个机敏灵活、欢快活泼、非常可爱的小龙的形象,更是在舞龙中展现了人的才智、技能和四川人“精敏轻疾”的性格。这种强调套路变化敏捷、舞法迅疾多样的表演形式,需要技艺高度的娴熟,配合异常的默契,也只有在小型龙舞的表演中才能达到。这一轻巧快捷的特征,是四川的自然条件和四川人的性格结合而形成的。

为突出表演技巧,四川的龙舞亦有向高处发展的,如:“小金龙”在长凳上的表演,或在人身上的动作等。除了在技能上有更高的要求外,表演者既要保持整条龙连续的动态,又要快速做出穿、扫、翻、跳的动作,还要准确地踏落在宽仅十多厘米的长凳上,使龙舞在轻巧快捷中又增加了许多惊险的刺激。四川人风趣、幽默,总要弄巧出新,不同凡响。四川的“断尾龙”即是将尾节的舞者,依戏曲中丑角的扮相,出现在龙舞中。他手持与龙体断离的尾节,在龙舞的后尾跳来跳去,嬉戏逗乐,别具风格。本来在龙舞中由龙头领起的动作,传至尾节,已呈左右摆动加大之势,尾节舞者跳动大,跟进难,要由体力好更加机敏的人才能承担。而“断尾龙”的尾节表演,却巧妙地利用了断尾的特点——既与龙身连动,将龙体的动势传到尾节,又可短时间游离于上一个龙节,这种若即若离的表演状态,给了尾节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于是他一边做着忙不迭的左奔右跳的动作,一边不时与围观的人们耍笑逗趣,其夸张的表演,诙谐的表情,常常使得观众捧腹大笑,不时引来许多孩童的嬉闹追逐,形成了一幅和谐欢乐的图像。神圣庄严的龙舞,由于加入了丑角形象——让观众耀眼的鼻梁上的白色团块、头顶上的黄色草帽圈,已经让它跳出了神灵的光环,降落到朴实的土地上。舞者与观者的交流,更给它抹上了一道凡人的色彩,融入世人群中。这不仅增加了龙舞的趣味性,还使人们在观赏中,产生一种亲切感、亲情感,营造出一种轻松的田园气氛。

四川的大型龙舞虽不多见,却以雄浑磅礴的气势,雍容华贵的气度,脱凡出俗的神态,而超然于群龙之上。四川彭县的巨龙,全长230多米,龙身直径1.2米,不仅雄伟壮观,而且制作精细。当一百多人举起巨龙,做着滚、绕、盘、缠的动作,或疾走、或跳跃、或奔跑于广场上时,怎能不产生惊心动魄的威力呢?这种气势的美,是巨大的龙体和它舞动的动势共同造成的。那巨大的龙头,由地面上扬带动整个龙身腾上天空,俄而那硕大的龙身又鱼贯地由天而降时,人们所感受到的力,已不是它起始时的状态,而是以高空坠落的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的状态,给人以倍增了的速度和倍增了的力的震撼,它所向披靡,不可阻挡。当那高昂着的龙首,引领长长的龙身,左右摇摆着,徐缓地游走于大地时,人们从它那蜿蜒盘曲的从容不迫,受到不可侵犯的王者风范的深深感染。当那盘绕的龙身,簇拥着傲然挺立的龙头向左右巡视时,人们看到的是俯视众生君临天下的神龙形态。(www.chuimin.cn)

如果说四川的大型龙舞多为泼墨写意的手法,那么泸县的“雨坛彩龙”则多了些工笔重彩的意味。它虽然仍是春节民俗活动中的一支龙舞,却有更多的表演性的艺术成分。它不仅是玩耍道具,而是细致地揣摩龙的心态,形象地摹拟龙的动势,塑造了一条有灵、有肉、有性格的神龙。就是出场,它也没有按一般龙舞的样子直接出场,而是先出半截又退缩了回去,接着像是一条潜藏于深洞中的龙,鼓足了力量突然以破海翻江之势,腾跃而出,冲向天空。“雨坛彩龙”将传统的彩龙表演技法,与表现龙的造型和摹拟动作,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细腻地刻画出了一条栩栩如生的大龙。它是雄浑的,但它是圆润丰满的雄浑,它是大气的,但它是色彩斑斓的大气。

四川龙舞轻巧快捷、诙谐风趣、雄浑大气、庄严神圣的审美特征,是四川人对龙的认识的表达,是四川人性格情趣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