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吉寺在若尔盖东,经巴西驱车3个小时到达求吉,第二天即开始在求吉寺前的场地上,连续两天对求吉寺表演的《sen qiang》做了录像。求吉寺《sen qiang》“羌本”的舞姿两天的录像完成后,我与寺庙的管事交谈,询问这一“羌姆”《sen qiang》的含义。他还引导我到禅房,观看了《sen qiang》的舞经——《羌依》。求吉寺《sen qiang羌依》求吉寺“羌姆”《sen qiang》的表演......
2023-11-04
四川[2]地处我国西南,东与湘鄂交界,南与云贵接壤,西与西藏相望,北与青、甘、陕通连,西部为世界屋脊向东逶迤而来的高原山地,森林茂密,资源丰富;东部则是盆地丘陵,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面积达57万平方公里,自古称为“天府之国”,其行政、经济、文化中心是成都。四川自古即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直至现代除汉族外,还聚居着彝族、藏族、羌族、土家族、苗族、回族、纳西族、傈僳族、布依族、满族、傣族、蒙古族、壮族、白族等14个少数民族。
四川在《禹贡》中称为梁州,在距今三四千年以前,就先后成为巴蜀两大主体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至少在夏商之际,以蜀族为首的部族联盟,就在西部盆地建立了强大的蜀国;巴族则沿长江、清江而上,在东部长江、嘉陵江一带建立了巴国。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分置巴、蜀二郡。西汉武帝时这里为益州部,晋分益置梁,隋唐以益州置剑南道,梁州置山南道,宋分为益、梓、利、夔四州,称为川陕四路,总称四川路,四川由此而得名。元建四川中书省,明、清以后一直为四川省制未改(1939年曾在省内西部建西康省,于1955年撤销)。简称“川”或“蜀”。
在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巫山大庙的古文化遗址,发掘出距今200万年前的人类颌骨、牙齿化石,联系原发现的距今10万年至数万年的资阳人头骨化石,与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汉源富林遗址、铜梁遗址,几乎遍布全川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说明四川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人类的地区之一,而且四川生存的古人类,在这片土地上,连续地创造着史前文明。
古蜀人大约在原始社会,就已掌握了养蚕技术,据《华阳国志·蜀志》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古蜀王国的第一代统治者,即是称为蚕丛的氏族。以三星堆遗址为第三代蜀王——鱼凫推论,蚕从氏建立蜀国,当在中原虞、夏王朝之际。《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志》《水经注》等书又载有第四代蜀王杜宇使其相——鳖灵治水之事,这时则是中原的殷商时期,公元前256年,秦蜀守李冰总结了古蜀人的治水经验,导岷江,决玉垒,修建了闻名中外的都江堰工程,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广开稻田,沃野千里,成为我国最早的粮仓。直到2000年后的今天,这一水利工程仍发挥着它的作用,造福于人民。秦汉时期,四川的经济发展迅速,不仅农业“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称为“天府之国”,而且蜀锦、漆器、蜀布、蜀刀、蜀杯等手工业产品,已在全国闻名。盐井的开发,天然气的利用,以及深井的钻凿,均处于当时世界领先的地位。同时四川又是最早同国外有贸易往来的地区,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曾说,张骞出使西域,见到四川产的蜀布、邛杖,经身毒(今印度)转卖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这条由四川到印度的贸易通道,在汉代即已形成,至少早于西北的“丝绸之路”400年。四川的经济力量,那时在全国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的成都,其繁华程度可与全国的都城——长安相比。
四川西部处于古代氐羌系族团由西北向南迁徙的民族走廊中段,所以四川自古就是多民族的省份,其文化带有多民族交融的色彩。在古代是巴蜀文化、氐羌文化、邛筰文化以及濮、僚、僰等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其中以巴蜀文化为主要的文化。大多数民族学家、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经过考证,认定蜀的主体民族和巴的一部分民族,同属氐羌族系,巴蜀文化的源,所承袭的文化是氐羌文化。
在巴蜀文化中,成都平原的蜀文化起源较早,在夏商时期就已发展到当时较高的水平。三星堆遗址和成都平原宝墩文化古城群,以及金沙遗址的发掘,证明在距今4000多年前,第一代蜀王——蚕丛氏族团,就由岷江河谷迁徙到成都平原。以后鱼凫氏族团进入成都平原,融合了蚕丛、柏灌两族,形成了早期蜀族,建立了强大的古蜀王国,创造了璀璨的古蜀文明——三星堆文化。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精美的青铜器,说明在早商时期的古蜀王国就是一个青铜文化十分发达的文明古国,是中国冶铜术起源的中心地之一。三星堆古城的修建面积超过了中原商王朝的统治中心——郑州商城。而三星堆文化向北扩的江陵,与中原二里头文化相接。可以说成都平原的古蜀王国,是与中原夏商王朝平行发展的另一个古代文明中心。(www.chuimin.cn)
巴文化是巴国文化和巴地文化复合的地域文化。巴国文化是指以巴王族为主体的,与中原王朝有紧密关系的,在殷商时期称为“巴方”,在西周时期称为“巴子国”的文化,在湖北西部出土的巴式青铜兵器,可以证明春秋时期巴国的文化已有了相当文明的水平;而巴地文化是指川东一带,文化还处于发展比较缓慢的众多族群的文化。春秋晚期巴国辗转进入川东地区,并成为当地各族群的统治者,巴国的青铜文化与巴地的石陶文化相融合,才成为以后称之为的巴文化。巴文化的特点是:已拥有了相当精美的青铜器;已建立了较严格的礼乐制度;大量使用巴蜀符号;同时包含有巴地各族群的文化。
源于古蜀族繁盛发展的神巫文化和巴地根基深厚的鬼巫文化,形成了巴蜀文化浓烈的神巫色彩,这一色彩使得巴蜀人,有超凡飘逸的风格和丰富绮丽的想象。随着巴蜀民族在历史上向现今云贵诸省迁徙的潮流,巴蜀文化向这些地区广泛流布,成为对西南诸省产生深刻影响的一支文化。
巴蜀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一支重要的文化,在战国晚期以前,巴蜀文化以邦国文化的形式相对独立存在,在秦灭巴蜀后,打破了巴、蜀邦国的壁垒,秦文化、楚文化和以后以汉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大量进入四川,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交融、发展,逐渐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大一统之中。而作为一支地域文化,她仍然以各种方式显露出特有的绚丽光彩。巴蜀舞蹈发自于巴蜀文化,并成为巴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有着十分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其舞蹈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对邻近各省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在历史上出于四川的舞蹈曾经流传全国,著称数世,享有盛誉。至现代,在新舞蹈文化的兴起中,四川又成为我国新舞蹈运动的开拓者吴晓邦、戴爱莲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关怀和指导下,为创建中国的新舞蹈文化,而进行大量舞蹈活动的地方,从而使四川在我国舞蹈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有关蜀舞撷萃 我与四川民族民间舞蹈的文章
求吉寺在若尔盖东,经巴西驱车3个小时到达求吉,第二天即开始在求吉寺前的场地上,连续两天对求吉寺表演的《sen qiang》做了录像。求吉寺《sen qiang》“羌本”的舞姿两天的录像完成后,我与寺庙的管事交谈,询问这一“羌姆”《sen qiang》的含义。他还引导我到禅房,观看了《sen qiang》的舞经——《羌依》。求吉寺《sen qiang羌依》求吉寺“羌姆”《sen qiang》的表演......
2023-11-04
四川龙舞的生成、发展、流传,是和民俗活动密不可分的。在四川,中华民族最重视的节令——“春节”的活动中,龙舞是其中的主要项目。四川专用于祈雨的龙舞是“水龙”,新津县《五阳镇志》,就有耍“水龙”的记载。......
2023-11-04
四川龙舞是民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舞蹈的形式,展现人们共同的对龙的信仰崇拜,寄寓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四川的“断尾龙”即是将尾节的舞者,依戏曲中丑角的扮相,出现在龙舞中。四川龙舞轻巧快捷、诙谐风趣、雄浑大气、庄严神圣的审美特征,是四川人对龙的认识的表达,是四川人性格情趣的展现。......
2023-11-04
在舞蹈艺术中“龙舞”则表达着人们对龙的崇敬、喜爱以及蕴含其中的信仰。四川的龙舞即有全国普遍都有的圆形龙身形象威严的“大龙”,在四川称为“浑龙”“大龙”“彩龙”“正龙”。“铜梁大龙”为24节的大龙,据史料记载在四川曾经有号称100节的大龙,这样的龙舞只能在大型活动的大场面中表演。以后罗海清逐渐将舞龙的技法掺杂着过去舞“草把龙”的技法,一起教给罗银坤和他的三位哥哥。......
2023-11-04
“卡斯达温”男子在前女子随后,以小碎步结合身体的反复左右小转身,随着前后相应地发出一声声的呼喊声,在呼喊声中前后相继一波接一波地高举长刀进入场地,作顺时针方向绕场成圆圈后站定。“卡斯达温”是我省藏族舞蹈中遗存的十分珍贵的舞蹈,它不仅结构完整,表现了这支藏族威武不屈的精神、坚强的性格;女子转身快速转臀的动作,也为我们透露出这支民族古老舞蹈文化特有的形态。......
2023-11-04
因为我要准备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舞蹈集成工作会议材料,我把他们带到龙溪后,即返回成都,由杨代华和黄玉如带领羌舞小组,展开对羌族舞蹈的第二次调查。)这一次调查历时34天,至9月22日返回成都。我们对羌族民间舞蹈的调查搜集工作告一段落后,接踵而来的是对我们调查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对羌族民间舞蹈的舞种、风格风貌以及动作韵律的分析研究。......
2023-11-04
清晨从各地赶来的彝族群众,结队成群地从山间小路拥向火把节活动的现场。“都火”是在悠扬的歌声中展现彝族姑娘美丽的舞蹈形式,参加表演的年轻姑娘挺拔的身姿,优雅的神态,含蓄典雅,揭示着彝族人民的审美取向。普格县火把节上的“都火”彝族“都火”布拖县的姑娘披着毛毡的披衫表演“都火”......
2023-11-04
在泸沽湖旁左所居住的摩梭人的舞蹈称为“加措”。我们在1996年赴凉山州对彝族舞蹈录像时,即专赴泸沽湖采录摩梭人的舞蹈。“加措”居住在四川的彝族、土家族、苗族、傈僳族、摩梭人等的舞蹈,以不同的文化,凝聚着四川民族民间舞蹈丰富的色彩。......
2023-11-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