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藏区,正是史学界称为民族走廊的地带。墓葬群的规模,有的达数百上千座。考古学家认为,这种墓葬也与古羌人有关。经两晋、南北朝到隋唐,在现在四川藏区的各部落,逐渐形成了较大的部落联盟。阿坝州境内主要是被称为西山八国的八个羌部族,其中以哥邻为大,即汉时的青衣、嘉良,其范围已达到现在甘孜州的丹巴、道孚等县。其北部与甘、青交界地带还有部分党项羌和属吐谷浑的部落。......
2023-11-04
我们在求吉寺完成了《sen qiang》的录像后,即赴苟哇村录制苟象寺的苯教“羌姆”。那天飘着雪花,我们一早就来到苟象寺,寺庙只有一幢建在高台上的殿堂,殿堂的前面场地上,已用白粉画出了跳“羌姆”用的图案。殿堂的对面搭起了一排棚子,中间的座位为寺庙大法师和鼓、钹伴奏者的位置。
苯教“羌姆”开始时,仪仗、法师、僧人带领前来参与活动的群众依逆时针方向绕殿堂一周后,法师入座诵经。这时一群乡民手执刀枪等武器,从大殿出来进场表演,他们挥舞手中的武器,呼叫着走卷菜心、龙摆尾等队形,然后向一边做战斗冲锋的动作和战斗胜利的欢呼。然后退回大殿,在走上大殿的台阶,在殿门口旁边有人向他们的头上抛撒白粉才进入大殿退场(这一段表演,与我们在茂县搜集羌族舞蹈时,羌族老人们给我们讲述的羌族“铠甲舞”的表演非常相似,两地相距甚远,为什么这样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苯教“羌姆”场地上的图案(林堃2004年摄于苟象寺)
苟象寺苯教“羌姆”开场前乡民的表演(林堃2004年摄于苟象寺)
苟象寺苯教“羌姆”(林堃2004年摄于苟象寺)
苯教“羌姆”中正式开场的第一段舞蹈是《俄羌》11人头戴金冠,手持长柄鼓和一人在场中击打铜钹的舞段;接着是《各茸》四方保护神舞,即野猪、狼、豹、麒麟的舞段,这时有两位僧人在场中向四方抛祭品,插入《阿拉嘎羌》即戴红、白面具的二人舞蹈;接着是《朗基》由仪仗引出黑冠神一人执法器舞蹈,由仪仗队引出金冠神12人的舞蹈;中间插入《阿拉嘎羌》的舞蹈;接着是《申格》即双狮舞出场,舞中许多乡民进场给狮子献白、黄、蓝色的哈达;再插入《阿拉嘎羌》和《朗基》。法师退场,第一天的活动结束。
第二天法师入座后,法王神戴金面具出场舞蹈,接着是护法金刚12人戴面具出场舞蹈,接着是二鹿神的舞蹈,4人持刀的舞蹈,四兽即牛、龙和二鹿的舞蹈,19人戴金冠执长柄鼓的舞蹈,8人执小鼓和铃的舞蹈……(www.chuimin.cn)
苟象寺苯教“羌姆”有明显的降魔驱鬼的含义,在这一“羌姆”的结束段,是在场中放置一张方桌,桌上摆放一用糌粑做成的象征妖魔的道具——“lin ga”,上面插着许多三角形的白色和红色的小旗,众神围绕桌子而舞,并用刀刺、剁桌子上的“妖魔”,最后由僧人双手将这一道具举起,仪仗引法师带领寺庙的僧众、众村民,在鼓、钹声中走出村寨,将“妖魔”抛在一处草地上,鼓、钹大作,众僧高声诵经,人们将“妖魔”捣烂,并引导跟随人们的狗群和牦牛,将“妖魔”撕碎吞噬。
苟象寺苯教“羌姆”(林堃2004年摄于苟象寺)
牦牛和狗群吞噬“妖魔”(四川省艺术研究院2004年录像资料截图)
苯教“羌姆”无论出场、表演的舞队,均按逆时针方向移动,舞蹈动作节奏快,幅度较大,多单腿踮跳转和反复转动的动作,有豪放、粗犷的气势,给人以古朴、虔诚的感受。
藏传佛教当今的大教派是格鲁派,它是在藏传佛教的后弘期,宗喀巴大师(1357—1419)来西藏后,吸收了西藏各教派的教义创立的。格鲁派在四川也有较大的寺庙,这些寺庙都有“羌姆”活动。
有关蜀舞撷萃 我与四川民族民间舞蹈的文章
四川的藏区,正是史学界称为民族走廊的地带。墓葬群的规模,有的达数百上千座。考古学家认为,这种墓葬也与古羌人有关。经两晋、南北朝到隋唐,在现在四川藏区的各部落,逐渐形成了较大的部落联盟。阿坝州境内主要是被称为西山八国的八个羌部族,其中以哥邻为大,即汉时的青衣、嘉良,其范围已达到现在甘孜州的丹巴、道孚等县。其北部与甘、青交界地带还有部分党项羌和属吐谷浑的部落。......
2023-11-04
我们在研究巴蜀舞蹈的发展历史时,强烈地感受到氐羌族系丰富的舞蹈文化,舞蹈文化在氐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巴蜀两族团继承了氐羌族系擅长舞蹈的传统,舞蹈文化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巴国舞蹈则因巴国频于战争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的积淀,巫舞与军武舞蹈发达。这一时期的巴蜀舞蹈还有各民族原始的图腾舞蹈、民俗舞蹈、生产劳作舞蹈、宫廷乐舞等。......
2023-11-04
四川“花灯”表演活动的历史久远,从志书的记载和考古文物的发现中,这种一旦一丑双人表演形式的“花灯”,曾经是四川中心地带流传非常广泛且时代久远的舞蹈形式。在各地“花灯”艺人的传说中,四川“花灯”的起源都称“唐朝起,宋朝兴”。泸县的这幅图像中的两人表演明显为歌舞动作,可以认定四川在宋代时就已有一男一女类似“花灯”的双人歌舞表演形式。......
2023-11-04
四川在《禹贡》中称为梁州,在距今三四千年以前,就先后成为巴蜀两大主体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简称“川”或“蜀”。古蜀人大约在原始社会,就已掌握了养蚕技术,据《华阳国志·蜀志》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巴蜀舞蹈发自于巴蜀文化,并成为巴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11-04
在舞蹈艺术中“龙舞”则表达着人们对龙的崇敬、喜爱以及蕴含其中的信仰。四川的龙舞即有全国普遍都有的圆形龙身形象威严的“大龙”,在四川称为“浑龙”“大龙”“彩龙”“正龙”。“铜梁大龙”为24节的大龙,据史料记载在四川曾经有号称100节的大龙,这样的龙舞只能在大型活动的大场面中表演。以后罗海清逐渐将舞龙的技法掺杂着过去舞“草把龙”的技法,一起教给罗银坤和他的三位哥哥。......
2023-11-04
四川龙舞的生成、发展、流传,是和民俗活动密不可分的。在四川,中华民族最重视的节令——“春节”的活动中,龙舞是其中的主要项目。四川专用于祈雨的龙舞是“水龙”,新津县《五阳镇志》,就有耍“水龙”的记载。......
2023-11-04
在泸沽湖旁左所居住的摩梭人的舞蹈称为“加措”。我们在1996年赴凉山州对彝族舞蹈录像时,即专赴泸沽湖采录摩梭人的舞蹈。“加措”居住在四川的彝族、土家族、苗族、傈僳族、摩梭人等的舞蹈,以不同的文化,凝聚着四川民族民间舞蹈丰富的色彩。......
2023-11-04
求吉寺在若尔盖东,经巴西驱车3个小时到达求吉,第二天即开始在求吉寺前的场地上,连续两天对求吉寺表演的《sen qiang》做了录像。求吉寺《sen qiang》“羌本”的舞姿两天的录像完成后,我与寺庙的管事交谈,询问这一“羌姆”《sen qiang》的含义。他还引导我到禅房,观看了《sen qiang》的舞经——《羌依》。求吉寺《sen qiang羌依》求吉寺“羌姆”《sen qiang》的表演......
2023-11-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