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四川藏族舞蹈:绚丽蜀舞揭秘

四川藏族舞蹈:绚丽蜀舞揭秘

【摘要】:会演后西南军区举办了一个多月的文训团,我们学了有藏族舞蹈内容的《军民打青稞》,以后又排演了《年轻的月亮》。在《舞蹈集成》的工作开展起来以后,我过去对四川藏族舞蹈的了解,加上集成工作中的调查和资料的搜集,对重点舞种的录像,并广泛阅读有关藏族历史文化的资料,使我对藏族历史和藏族的舞蹈文化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当我们走进四川的藏族地区,去探索他们的舞蹈文化时,感到他们的舞蹈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我第一次看到藏族舞蹈是在1952年初,那时我在解放军十八兵团随营学校文工队,住在离成都40里的新都。一天下午,我翻越校政治部后面的城墙,到新都北门外的大操场上散步,见到一批从西藏来步校学习的十八军进藏部队的藏族进修干部,也在那里闲游,聚在一起跳起了西藏的“果卓”,当时他们边唱边跳,那顺手顺脚的动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后来调到川西军区文工团到重庆参加西南军区会演,看到十八军文工团演出的《昌都民间舞》,西康军区文工团演出的藏族踢踏舞《年轻的月亮》和西南军区文工团演出的《藏民骑兵队》,这些在舞台上表演的藏族风格浓郁的舞蹈,深深地感动着我。会演后西南军区举办了一个多月的文训团,我们学了有藏族舞蹈内容的《军民打青稞》,以后又排演了《年轻的月亮》。

真正较多地接触藏族舞蹈是在1 9 5 4年底,我们四川军区文工团(1952年10月川西军区与川东军区合并为四川军区,四川军区后命名为成都军区,文工团命名为战旗歌舞团、战旗话剧团)在举行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通车典礼时,作为西南军区代表团赴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做慰问部队演出。我们实地看到西藏民间的舞蹈“卓”(藏族的一种大腰鼓舞)、“果谐”(流行于西藏日喀则、阿里、山南等地的圈舞)、“堆谐”(藏族踢踏舞)和宫廷舞蹈“囊玛”,并且向拉萨著名的“堆谐”民间艺人——白马(西藏著名的舞蹈艺人,曾到印度录制过“堆谐”的唱片)学习地道的西藏贵族跳的“堆谐”和在大型庆典活动中跳的大鼓舞“卓”。

1954年在拉萨向艺人白马学习“堆谐”的照片之一,坐者系用藏族乐器“扎年”为我们伴奏的艺人(林堃供稿)

1954年在拉萨向艺人白马学习“堆谐”的照片之二,右起第四人即是著名“堆谐”艺人白马(林堃供稿)

以后自1956年起连续数年,几乎每年都要进藏区——甘孜州和西藏昌都地区做慰问部队的演出,我们曾到过道孚、甘孜、德格、河坡、白玉、昌都和昌都地区的路南和路北各地。我们的编导人员多次前往藏区深入生活、采风,他们曾到藏族著名的舞蹈“弦子”的发源地——巴塘,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向当地的艺人们学“巴塘弦子”,并和当地的民间艺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到甘孜、德格和昌都地区学习当地的“果卓”,他们回来就将学到的素材教给我们。到现在我还记得五十多年前,教我们跳的一个金沙江畔流传的两段体的“果卓”——“guo chang dei”和“ai ma hong”。后来我到了省艺术馆,1980年为参加全国农民调演,在省里选拔节目后,5月专门到康定为甘孜州选定的《扎西德勒》和《流水欢歌》做辅导排练和修改提高的工作。《扎西德勒》是以甘孜踢踏舞为素材编排的表演节目,原创编导和演员都是甘孜县的藏族青年,他们都是甘孜踢踏舞表演的能手,这次工作使我对甘孜踢踏舞——“雅卓”有了较深入的接触。(www.chuimin.cn)

藏族舞蹈始终是我省重要的舞种,在四川省的少数民族的人口总数中,藏族仅次于彝族,是第二大的少数民族,有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此外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源、冕宁两县的部分藏族区乡,以及雅安市宝兴县夹金山东麓的硗碛藏族乡、石棉县的蟹螺藏族乡和绵阳市平武县的白马乡、木座乡,均是藏族聚居区。

在《舞蹈集成》的工作开展起来以后,我过去对四川藏族舞蹈的了解,加上集成工作中的调查和资料的搜集,对重点舞种的录像,并广泛阅读有关藏族历史文化的资料,使我对藏族历史和藏族的舞蹈文化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当我们走进四川的藏族地区,去探索他们的舞蹈文化时,感到他们的舞蹈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