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岷山之谜:揭秘长江之源

岷山之谜:揭秘长江之源

【摘要】:《中山经》的第九列山是岷(mín)山山系,在今天的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女几山。但是在古代,人们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误认为“岷山导江”。“岷山导江”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有关长江之源的最初的认识之一。不过,《禹贡》对岷山和岷江说的不多。看来这几座山的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与岷山差不多。人们自古以来就认为岷江是长江的源头,实际上岷江只是发源于岷山中的一条大河。

《中山经》的第九列山是岷(mín)山山系,在今天的四川省西北部。《山海经》里所说的岷山,就是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由东北向西南伸展的龙门山。

岷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女几山。山上盛产石涅(niè),还长有杻树、野菊、苍术(zhú)、白术(zhú)等植物动物则有凶猛的老虎、豹子等。山下有一条河通往长江,沿河多出产雄黄。

“石涅”是什么东西?它是一种黑色的矿石,主要用来做染料,又叫黑石脂。

至于“雄黄”,大家一定不陌生。你们都听过白娘子饮用雄黄酒后化成大蛇的故事吧?雄黄是一种硫化物类矿物,加工后可以“治疮杀毒”(见《本草纲目》)。饮雄黄酒,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雄黄酒即用研成粉末的雄黄泡制而成的白酒或黄酒。饮雄黄酒的习俗,曾在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极为盛行。因雄黄有毒,现一般仅作外用,极少内服。

从女几山再往东北走三百里,就是长江的发源地——岷山。这是《山海经》中的记载。那么,长江真的发源于岷山吗?

话说到这里,我们要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明朝末年,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到达今四川宜宾。在他发现金沙江是长江的主流以前,我们的祖先都认为岷江是长江的主流,长江发源于岷山。跟《山海经》大致诞生在同一时代的《禹贡》*也说:“岷山导江。”

*《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作者不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地理著作,大约形成于战国时期。它记述了当时中国的地理情况,把全国分为九州。

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个结论不对。经过地理学家的研究,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而非岷山。但是在古代,人们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误认为“岷山导江”。“岷山导江”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有关长江之源的最初的认识之一。

古人认为,浩浩荡荡的长江从岷山流出来,一直流进东方的大海;岷江和长江一脉相通。

相较于《山海经》,《禹贡》的记载更加成熟,因为它摆脱了《山海经》中一些神话观念的束缚。不过,《禹贡》对岷山和岷江说的不多。让我们看看《山海经》是怎么描述岷山和岷江的吧!

《山海经》中说,岷山上有金属矿物和玉石,生长的植物有梅树和海棠。

这里的动物品种繁多,有犀牛、大象、夔(kuí)牛(一种大牛,重数千斤)等,还有白翰和赤鷩(bì)——两种美丽的锦鸡。

还没有完呢!这儿的水里有许多乌龟和猪婆龙。(www.chuimin.cn)

猪婆龙是什么动物?它就是扬子鳄呀!

请注意,犀牛、大象、鳄鱼都是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动物,岷山一带气候寒冷,真的有这些动物吗?我做地质队员的时候,曾长期在这里工作,对这里的气候特点再熟悉不过了。如果不是《山海经》记录有误,就是当地的气候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留待科学工作者进一步去考证。

和岷山紧挨在一起的是崃(lái)山和崌(jū)山,书中都提到“江水出焉”,意思是它们也是长江的源头。崃山上有麋和麈(zhǔ,也称驼鹿),崌山上则有夔牛、犀牛。看来这几座山的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与岷山差不多。

这一列山中还有一座风雨山,山上有白金(银)和石涅,动物有山驴、麋鹿、麈、豹子等,河里还有许多水蛇。

这一列山的最后一座山叫贾超山,山的南坡有黄垩,北坡有许多质量很好的赭石。山上有柤(zhā)树、橘树、栗子树和柚(yòu)树,山间有许多可供编织的草——龙修(龙须草)。从这些草木名可知,这里生长的大多是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常见的植物。

岷山山系共有十六座山,绵延三千五百里,所有的山神都是龙的脑袋、马的身子(“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

宋人绘《长江万里图》(局部)

岷江与长江

《山海经》中说,岷山山系中的河流,大都流进了“江”,也就是所谓的“长江”。但是问题来了——这是真正的长江吗?

不,这不是长江,而是岷江。人们自古以来就认为岷江是长江的源头,实际上岷江只是发源于岷山中的一条大河。它在都江堰流出大山,经过有名的乐山大佛,在宜宾地区和从青海高原流来的、真正的长江上游金沙江汇合,之后注入长江。

所以,《山海经》在这儿说的“江”,其实就是岷江的上游,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真正的长江还隔着很远呢。

我们读《山海经》时,必须联系古今,认真考证,千万不能认为古人说的都是对的,不敢有半点儿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