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探秘山海经之古华山与江河之谜

探秘山海经之古华山与江河之谜

【摘要】:这样形成的山叫断块山,华山是世界上最典型的断块山之一。人们要想研究断块山的地质特点,华山就是最好的标本。书上的记载和今天渭河、汉江的流势基本一致。泾水是渭河的支流,全长四百多千米,在西安境内注入渭河。渭水渭水今称渭河,它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渭源,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和陕西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在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西山经》里记载了西方的四列大山,第一列山系共有十九座山,绵延二千九百五十七里。根据现代学者考证,《西山经》中的山位于现在的陕西、内蒙古、甘肃和青海一带。这四列大山中,最出名的山就是华(huà)山: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

①削成:比喻似刀砍斧削而成。②四方:四方形。③仞:古代的计量单位,古人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④广:宽。

“太华之山”就是现在的“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华山以险峻闻名天下,所以《山海经》中说它像刀砍斧劈似的,高五千仞,宽十里,整座山呈四方形。华山海拔很高,人们老远就能望见它。

“华”最初的意思是花。《辞海》中说,“因远望像花,故名华山”。人们看到这座山高高地绽放在大地之上、天空之下,觉得它像一朵永不凋谢的石头花。

我在另一部书《少年读徐霞客游记》中,对华山有比较详细的描述。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明天启三年(1623)登过华山,说山上的崖壁“参天而起,夹立甚隘(ài),水奔流其间”(见《徐霞客游记》),气势雄壮。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号霞客,江阴(今属江苏)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从青年时期即开始远游,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作品是徐霞客系统考察、描述自然的地理学名著,也是一部文笔非常优美的旅行笔记。

海拔这么高的山,山上的气候变化自然也比较大,古人认为飞禽走兽没法在这儿常住,所以《山海经》中说“鸟兽莫居”。即使在现在,如果不借助现代化的机械,人们要攀登华山也很不容易。一道道刀削似的绝壁,造就了一个俗语——“自古华山一条道”。意思是华山很险峻,自古以来人们要想爬山就只有一条路,没有别的选择,也不要抱有什么侥幸心理。

说句题外话:为什么华山这么高大险峻?

这是华山独特的断裂构造形成的。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压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导致岩体破裂;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以垂直或水平方向为主),形成断层,上升的岩体就形成山岭或者高地。这样形成的山叫断块山,华山是世界上最典型的断块山之一。人们要想研究断块山的地质特点,华山就是最好的标本。

华山往西八十里还有一座山,叫小华山。小华山比华山小一些,可能是华山的余脉。山上有一种鸟,叫赤鷩(bì)。有人根据这种鸟小冠、绿颈、黄背、红腹、红喙(huì,鸟兽的嘴)、状如山鸡的特征,猜测它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锦鸡。

走过小华山,往西八十里就来到了符禺山,这里出产铜和铁。

这几座山在秦岭山脉的东段,那里富含铜矿和硫铁矿。我以地质队员的身份做证,两千多年前古人的描述基本准确。不消说,《山海经》的另一个重要的科学价值——对矿产资源的如实记录,也就体现在这里了。(www.chuimin.cn)

读到这里,我敢肯定,《西山经》中的第一列山系包括华山和一部分秦岭山脉。

说完山,我再来说一说河。有人统计过,《西山经》里有好多座山提到有河流向北注入渭水,还有一条河往东南流进沔(miǎn)水。

渭水和沔水在哪儿?

渭水,就是秦岭山脉北边的渭河,哺育着著名的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

沔水,就是秦岭山脉南边的汉水(今称汉江)的另外一个名字。

《山海经》在描述秦岭山脉继续往西伸展的嶓(bō)冢山时,还专门提到这里就是汉水发源的地方,“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书上的记载和今天渭河、汉江的流势基本一致。

《西山经》在记载泾(jīng)谷山时说,“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见“西次四经”)。

泾水(今称泾河)是渭河的支流,全长四百多千米,在西安境内注入渭河。《诗经》中有“泾以渭浊”的记载,说明古时泾河的河水比较清澈,而渭河因为泥沙含量较大,水质较浑浊,这使两河交汇处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所以才有了“泾渭分明”这个成语。

渭水

渭水今称渭河,它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渭源,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和陕西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在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渭河南侧有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北侧有六盘山。渭河干流横跨甘肃东部和陕西中部,全长800多千米。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河流流经区域经过长期冲积,再加上地层陷落等因素,形成了一大块冲积平原——渭河平原(也称关中平原)。自古以来,这里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为中华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