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经》②之首曰山③。《南山经》为《山海经》第一篇,主要介绍南方三大山系的山川、河流、草木珍禽以及各大山系中山神等情况。后人校录可能误加了“经”字,于是就出现了“南山经”的说法。《山海经》中另外还有两处描写“狌狌(猩猩)”:一是《海内南经》;一是《海内经》,可参考。......
2023-11-20
在“南次三经”这一列山里,第一座山叫天虞(yú)山。“其下多水”,说明山的周围水流较多,水资源丰富;“不可以上”,说明这座山陡峭险峻,人们很难攀登。《山海经》中记载“不可以上”的山不多,这从侧面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攀登大山的能力。
从地质工作者的经验来看,我认为山下有水不算什么,难的是攀登山崖。这座山必定特别陡峭,古人才说出这样的话。
紧挨着天虞山的是一座奇怪的山,叫祷(dǎo)过山。这座山上有许多金属矿物和玉石。除此之外,山上有以下几种动物需要特别关注:
瞿(qú)如——“其状如鵁(jiāo),而白首、三足、人面……其鸣自号也”。意思是这种鸟像,脑袋是白色的,有三只脚,长着人的面孔。它的名字叫瞿如,叫声和它的名字相同。
一只鸟长着三只脚,这显然不符合生物学规律。截至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发现长着三只脚的鸟呢。所以要想了解这种鸟到底什么样子,还要从它外形像鵁、头是白色的这两个特点入手。鵁的样子像凫(fú,一种野鸭子),但是不如凫大。现在,我们大体了解这种动物的形状了。至于“人面”嘛,我要格外说几句。
英招
《山海经》中“人面”的意思,不是说这种动物长着人的脸,而是说它像人一样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器官,而且其排列方式跟人类的五官排列方式大体一致。这就是我理解的人面。不过,因为很多人是把《山海经》当神话故事来读的,所以他们理解的人面就是指长着人的面孔(清刻本《山海经广注》中的怪兽英招插图,就有“马身人面”的注解)。这么理解,给《山海经》平添了几分神奇、诡异的色彩,倒也无可厚非。《山海经》中的人面兽很多,我选了几种有代表性的,把它们的资料附在文后,让小读者认识一下。
虎蛟(jiāo)——“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意思是这种动物长着鱼的身子、蛇的尾巴,鸣叫的声音像鸳鸯。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的原型是大鲵(n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娃娃鱼。
娃娃鱼是一种古老的两栖类动物,大多生活在山谷清澈的溪流之中,在我国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都能见到。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发出像婴儿啼哭一样的叫声。古人说“其音如鸳鸯”,但鸳鸯的叫声如“喈(jiē)喈”,声音比较短促,与此并不相符。
也有人说,虎蛟应作“虎鲛”。它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栖息于河口和近海沿岸。
虎蛟
除了瞿如和虎蛟,山下还有许多犀(xī)牛、兕(sì)和大象。犀牛和大象大家都知道,不用我多解释。我重点说一说兕。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兕”字,对它的具体形象的描述则源于《山海经》。《山海经·海内南经》中说:“(兕)其状如牛,苍黑,一角。”意思是说:兕的形状像牛,全身长着黑色的毛,头上只长着一只角。
《说文解字》中还提到,兕的皮特别厚,可以用来制造盔甲。现在,有人认为古人说的兕是独角犀牛,或者类似犀牛的其他动物。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www.chuimin.cn)
犀牛、兕和大象,基本上都生活在南方。这些动物的出现,说明《南山经》中记载的山的确在我国南方地区。据现代学者考证,“南次三经”记载的山多在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境内。
在这一列山中,还有一座山叫仑者山。这座山上长着一种奇怪的树:
有木焉,其状如榖而赤理,其汗①如漆,其味如饴②,食者不饥,可以释劳③,其名曰白䓘,可以血玉④。
①汗:一说作“汁”。②饴:糖浆。③释劳:忘记忧愁。④血玉:指把玉染成血色。在这里,“血”为动词。
这种树的外表像构树,树身遍布红色的纹理,流出的汁水像漆一样,味道像糖浆,人吃了不会觉得饿,还能忘记忧愁,也可以用来染红玉石。
这是什么树呀?根据书中的描写,它很像橡胶树。可是橡胶不能吃呀!它会是什么南方树种呢?哎,如果我们也能喝一口这种“糖浆”,那该多带劲呀!
南方第三列山系有六千五百三十里长,记载了十四座山。这列山的山神皆是人面龙身,和前面两列山的山神模样略微有些不同。
《山海经》中的几种人面兽
英招——它长着一张人的脸,身体像马,身上有老虎一样的斑纹。它有鸟一样的翅膀,叫声就像辘轳(lù lu)抽水。
毕方——它是人面鸟身的怪兽,形状像鹤,但只有一只脚。它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出现怪火。
化蛇——它是一种水兽,长着人的脸、豺狼的身子,背上有一对翅膀,能像蛇一样蜿蜒爬行。它的叫声像人在大声叱骂。
诸犍(jiān)——它是一种人面豹身的怪兽,长着牛的耳朵,只有一只眼睛,尾巴很长,喜欢大声吼叫。它行走时把尾巴衔在口中,休息时则盘起来。
有关少年读山海经·千万里江山的文章
《南山经》②之首曰山③。《南山经》为《山海经》第一篇,主要介绍南方三大山系的山川、河流、草木珍禽以及各大山系中山神等情况。后人校录可能误加了“经”字,于是就出现了“南山经”的说法。《山海经》中另外还有两处描写“狌狌(猩猩)”:一是《海内南经》;一是《海内经》,可参考。......
2023-11-20
生活在澳洲的雌性袋鼠的腹部有一个育儿袋,这是它的“作案工具”。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它们通常会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它们的取食方式也非常特殊。当采到海胆时,海獭往往会用两个前肢各抓一个海胆,互相用力碰撞,使海胆的壳碎裂,然后舔吸海胆的内脏。对海贝这类有坚硬外壳的食物海獭会同时从海底捡来石块,连同海贝一起挟在前肢下松弛的皮囊中,浮上水面后立即仰游,然后用石块用力将海贝壳击碎,吞食贝肉。......
2023-11-07
又《东次四经》之首①,曰北号之山,临于北海。清·《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本猲狙明·蒋应镐绘图本鬿雀①又东次四经之首:当作“东次四经之首”,“又”字当为衍字。③凡《东次四经》之首:此处没有记载东方第四列山系诸山山神的体形特征及祭祀礼仪,经文在流传过程中当有佚漏。明·蒋应镐绘图本蜚综观《东次四经》所记载的东方第四列山系,自北号山到太山,总共有八座山,蜿蜒一千七百二十里。......
2023-11-20
《南次三经》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海内南经》记载巴蛇会吞象,三年以后才吐出骨头。《南次三经》记述的南方山系第三列山脉的第一座山,为天虞山,山下多溪水,山势险峻难以攀登。白猿,见《南山一经》“堂庭之山”注。彘毛,《太平御览》卷三五,李善《文选·江赋》注引此经皆作“彘尾”。......
2023-11-20
那里是遥远的南方大荒,那里有南海之外的陆地和海洋中的山川、部落、鸟兽和物产等。苍梧还有一种奇怪的动物,名叫离俞,在《山海经》中也被称作离朱。大蛇正在吞食“四不像”,这跟我们在《海内南经》中见到的大蛇吞食大象的场景有相似之处。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前面又有两个奇怪的国家。在南方大荒中,有一座山叫去痓(chì)山。关于它,《大荒南经》中的记......
2023-10-29
让我们先看“南次二经”中记载的第一座山——柜(jǔ)山。这段话的大意是:南方第二列山系的第一座山,叫柜山,它西边靠近流黄酆氏国,向北可以望见诸山,向东可以望见长右山。如果按照《山海经》的指引,把天目山作为原点,大致可以推算出柜山的位置在今天的湖北西北部神农架*一带,也有人将其定位在贵州的东部。*神农架以神奇、幽深、险峻著称。神农架境内的森林生态系统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奇山异水独具风采。......
2023-11-04
《中山经》第十一列山系为荆山山系,它的第一座山是翼望山。荆为楚之旧号,它所指代的地方大致相当于古荆州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荆与楚分不开,我们在这里已经嗅到华中*地区的气息了。*“华中”是我国传统的地理分区之一,指长江中游湖北、湖南一带。不管怎么说,什么蛟呀,人鱼呀,水獭呀,一下子集中在一起,都透出了一丝南方的气息。......
2023-11-04
人类的偷窃伎俩可谓层出不穷,但有些动物的偷窃技术比人类更高一筹,让人望尘莫及。黄鼠狼偷鸡使其声名扫地,但它的偷鸡技术却令人耳目一新。大家都知道鸡的体重一般是黄鼠狼的2~3倍,甚至5倍,可黄鼠狼是怎样将鸡偷走的呢?这样,像骑马一样地勒紧“缰绳”,挥动“马鞭”,将受惊直窜的鸡驱赶到无人之处后,就毫不留情地咬死鸡,喝完血,吃尽肉,才美美地离去。当偷窃得手后,将赃物装在口袋内。刺猬偷枣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