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当教学策略遇见新技术:体验与创新

当教学策略遇见新技术:体验与创新

【摘要】:探究学习非常注重学习过程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它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尽可能地像科学家那样,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发现知识、再创知识的创新过程。提出怎样的问题,用何种形式提出问题,是让探究学习提升效果的重点。在探究学习中,情景设定十分重要,“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原动力,要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有合适的情景。

探究学习在施瓦布第一次提及之后,在全世界科学教育领域引发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探究学习作为一个外来的教育学说被正式引入,受到广泛的关注,成为学习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新课程改革的十余年来,探究学习在我国理论上被过分夸大,实践中却是为了探究而探究,注重形式化多于实际教学效果。站在技术角度考虑,困扰探究学习的因素有:用于创设学习情境的设计工具贫乏;用于师生、生生互动的沟通工具短缺;用于描述探究过程的记录工具操作繁琐;用于支撑学习的知识拓展工具不足。这些都使得教师在探究学习策略应用中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在新技术下探究学习策略的核心理念是——立足体验过程,创新探究方法。

(一)体验——探究学习成功开展的关键

探究学习具备过程性的特征,探究学习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与重视学习结果的接受学习不同,探究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探究学习非常注重学习过程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它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尽可能地像科学家那样,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发现知识、再创知识的创新过程。

探究学习的过程性特征,要求探究学习的实践不应只做表面功夫,不能徒有虚名,而应该切实地让学生经历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体验,是让探究学习真正发生,并能够提升教学效果的重点。

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学习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并认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也指学生建构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因而,在探究学习的实践中,教师需要在互动交流、主动学习、过程记录、知识拓展等方面给予学生足够的技术支撑。

从技术层面看来,也许本文所谈论的新技术并非是探究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但各类新技术的使用,拓宽了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学习途径,丰富了他们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课堂中组织讨论时引入有无线传屏功能的移动终端的测试平台等工具,可以让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更实时且更加充分。又例如,在传统的探究学习环境不足以支持学生实践探究学习过程的情况下,如果教师为学生提供基于AR或VR技术的实践体验环境,让学生有了开展探究学习的环境支撑,从而让学生真正沉浸在探究学习的实践氛围中,那么只有这样的实践过程才是真正让探究学习成功开展的关键。(www.chuimin.cn)

(二)创新——探究学习提升效果的重点

探究学习的真正出发点是“问题”。提出怎样的问题,用何种形式提出问题,是让探究学习提升效果的重点。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应该成为探究学习的主阵地。因此,立足课堂搞好探究学习是我们重要的目标。在探究学习中,我们注意设计一系列相关的趣味性浓厚、环环相扣、值得探究的问题,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探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讨论,引导学生逐步从疑问中得出正确的探究目标,甚至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去查找相关资料,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课堂教学情境,是由课堂的具体环境和教学内容、师生情绪和情感等构成的教学氛围,其包括物理的和心理的两方面内容,是“情”与“境”的融合。在探究学习中,情景设定十分重要,“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原动力,要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有合适的情景。教学过程中如何设置情景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究竟哪些问题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如何解决引导提示与发挥学生自主性之间的矛盾等,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情景的设置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一节课的情景设置都有每节课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动用我们的教育智慧精心设计,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每一个情景的设置都能勾走学生的“魂”,使其大脑“飞转”,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探究的效果。只有合理的情景设置、恰当的引导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就是情景设置的突破点。

教师应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为教学切入点,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