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法成果及课程教学改革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法成果及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认知法。当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也是必须以活动的目标及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的,有时可以一种教学方法贯彻始终,有时可以多种教学方法交互运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版)规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因为它的教学目标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的知识,而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能够从活动中懂得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性,进而能够主动去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为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该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促进班级成员的互动合作。通过优化学生的活动过程,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和提高心理能力的目的。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认知法。这类教学方法主要是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二是角色扮演法。就是教师要提前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交往、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然后通过观察、体验,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三是榜样引导法。就是教师利用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性的特点,让他们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使自身受到强化,模仿榜样的言行,从而实现受教育的目的。四是讨论法。这个方法是所有教学活动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学生对某一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意见,群体进行研讨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集思广益,沟通彼此的思想和感情,促进问题的解决。当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也是必须以活动的目标及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的,有时可以一种教学方法贯彻始终,有时可以多种教学方法交互运用。只要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或是只求表面热闹,教师在选择教学的方法上既要符合教学的目标,又要依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为了教学内容的更好实现,是手段,但不是目标。(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