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手机使用的情况下,不同的媒介渠道在不同的心理诉求过程中,仍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图1-9不同诉求场景下的媒介使用行为此外,通过将最高频率除以其他频率,可以得到一个评估不同场景下媒介选择集中程度的数值。表1-4不同场景下媒介使用的集中程度续表......
2023-11-03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信息渠道接入所需基本认知能力的下降,儿童越来越早地成为“媒介使用者”,而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与媒介信息接入环境不同的叠加,所塑造的是不同媒介伴生环境下不同时代的受众[3]。伴随着互联网甚至移动互联网长大的一代人在媒介认知上与伴随着报刊长大的一代人,在对媒介的认知上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而对未来受众的把握是媒介产业的核心命题。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将代际人群划分为00后(14~19岁)、90后(20~29岁)、80后(30~39岁)、70后(40~49岁)与70前(50岁以上)五个维度,得到对媒介选择价值判断和认知的如下结果:
图4-17 不同年龄层的价值认知倾向
代际之间的价值倾向体现为:与其他年龄层相比,最重视技术价值的是00后,占比30.77%,远高于70年代前(16.64%)的重视程度;最受80后和90后重视的是社会联系和知识价值,高于其他年龄层。在价格吸引与他人认同方面相差不大,70后最重视价格,占比32.62%;00后则最重视他人认同,占比45.31%。
图4-18 代际媒介价值认知
数据显示,00后相比较而言并不重视媒介的“知识价值”,一方面可能是因为00后正处在学校教育阶段,将知识与学习与媒介分得比较清楚,另一方面可能是伴随新媒介长大的群体,不认为媒介是一种实用知识学习的渠道,只是自然而然地存在,而前文的媒介接触数据也显示年纪越大越倾向于从媒介上学习知识,将新媒介系统作为传统媒介书籍、报纸同等重要的渠道,同时十分信任。
代际之间的价值倾向也有一定差别,与其他年龄层相比,最重视技术价值的是00后,占比30.77%,远高于70年代前(16.64%)的重视程度;最受80后和90后重视的是社会联系和知识价值,高于其他年龄层。在价格吸引与他人认同方面相差不大,70后最重视价格,占比32.62%;00后则最重视他人认同,占比45.31%。
与此同时00后与70前人群并不在意媒介的流行性,而中青年阶层更在意这一价值;技术吸引对00后意义非凡,对70前也有较高吸引力,对中青年阶层吸引力很低;在00后群体里,对媒介三大功能的认知是与主流一致的:信息功能、社交功能、娱乐功能,但在00后群体的排序里,把社交功能排进前三位的占比第一(75.8%),与人的联系比与信息的联系更重要。(www.chuimin.cn)
图4-19 不同代际媒介特质认知比较
图4-20 代际媒介特质认知排序
代际之间的部分媒介特质认知差别较大,70前更为重视真实性和实用性、方便性,而最不重视的是有趣性,反之,00后则更加重视有趣性、互动性和美观性,对真实性则要求最低。90后和00后与其他年龄层相比,同样最为重视隐私安全;70后和70前的媒介特质认知相差不大。
图4-21 各年龄层对美观特质的选择比例
“美观”特质在90后与00后群体中被显著重视,真实客观、实用专业等特质都与年龄增长成正比,“新鲜有趣”“互动感强”与年龄成反比。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更迭与代际的更迭,关于媒介的某些价值、特质认知正在形成显著的相关趋势和变化,例如对互动性的要求、对美观特质的重视以及对是否依赖媒介系统来获得知识等,这一变化趋势将导致未来受众成为主力消费人群之后对不同类型媒介和内容的倚重程度有所变迁,同样要求从业者有不断调整的传播策略。
有关中国居民的媒介使用图谱:全民媒介使用与媒介观调查报告的文章
在全民手机使用的情况下,不同的媒介渠道在不同的心理诉求过程中,仍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图1-9不同诉求场景下的媒介使用行为此外,通过将最高频率除以其他频率,可以得到一个评估不同场景下媒介选择集中程度的数值。表1-4不同场景下媒介使用的集中程度续表......
2023-11-03
新媒体产品的接触率与使用频率排名高度重合,呈强正相关关系。图1-3新媒体产品维度的媒介接触率图1-4新媒体产品维度的使用率此外,由于手机APP使用的便利性和碎片化特性,准确统计人均单个APP的使用时长在问卷调查形式中有难度,对此我们进行了再计算:以2019年中国人均手机使用时长350分钟为基数,通过单个APP在所有APP中的使用频率占比,得出该APP在每个人的每日媒介接触中所占的基本时长。......
2023-11-03
图5-4新媒介使用的首要动机通过分析受访者使用新媒介的首要动机,我们发现打发时间动机、放松动机和社交动机占据前三位。和使用传统媒介的首要动机分布比例相比,新媒介使用的首要动机分布比例没有较大变化。与传统媒介使用一般动机前三位相比,新媒介使用一般动机的前三位没有变化,再次证实了受众的媒介使用动机受媒介形态的影响较小。......
2023-11-03
2014年,我们的团队曾经针对城市居民的媒介接触与使用开展过一轮大规模调查。2014年年末,微信用户数量刚刚突破5亿,而2019年第二季度,微信的用户数量已达到11.3亿;2016年才成立的今日头条,如今已成为最大的信息聚合平台;2016年才上线的抖音,现在的日活用户高达7亿。本章主要对整体媒介接触与使用情况做总体性概述。......
2023-11-03
媒介动机研究把受众看作积极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接触媒介的活动是基于特定的媒介动机的,该理论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因此在这个部分,我们将系统性地分析中国城镇居民的媒介动机以及影响不同媒介动机的社会人口因素,并且探讨媒介动机与媒介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
2023-11-03
本次调查根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19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将调查者所在的城市分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和五线城市。[1]在本次调查样本中,一线城市样本占13.2%,新一线城市样本占37%,二线城市样本占26.7%,三线城市样本占12.4%,四线城市样本占8.8%,五线城市样本占2.0%。图2-1不同城市级别的物理媒介使用频率......
2023-11-03
关于媒介功能认知和特质的认知,并没有已有的理论框架,根据调查前期的资料和访谈,课题组设定现有的、符合大众理解层面的基本功能和特质组成问卷调查中的选项,来观察其分类、聚合与对媒介使用情况的影响。于是得到如下的媒介选择行为中关于媒介认知偏向的一套指标体系:表4-1“媒介认知”指标体系施罗德提出的第七个影响媒介选择的价值指标“情境适切”,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
2023-11-03
但对日常性的出行,出行方式的划分仍比较明确。因此,本次调查聚焦于居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从而更清晰地揭示居民在不同出行场景中的媒介使用图景。不同出行方式群体的媒介接触呈现以下特征。......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