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动机研究把受众看作积极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接触媒介的活动是基于特定的媒介动机的,该理论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因此在这个部分,我们将系统性地分析中国城镇居民的媒介动机以及影响不同媒介动机的社会人口因素,并且探讨媒介动机与媒介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
2023-11-03
1.手机是全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媒介,到达率与使用频率均位列第一。
2.微信是渗透于各种场景、能够满足各种需求的“超级APP”。
3.晚间是媒介消费的高峰时段,而电视在晚间时段仍然保持着第一媒介的地位。
4.信息类APP的接触率在一天之中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娱乐类APP的接触率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5.与2014年相比,手机的全民娱乐和信息选择倚重度大幅增加,信任度是2014年的近六倍。
犹如人口普查之于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一样,媒介接触与使用的研究无论对传播学的学术研究而言,还是对传媒业的实务操作而言,都是最为基础的客观前提。(www.chuimin.cn)
从传统媒介时代到移动互联媒介时代最大的变革就是,人们得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与偏好来配置个人化的媒介菜单(media repertoires),根据自己的生活节奏来安排日常媒介消费。这使得大众传播时代原本可预期、易掌控的媒介消费行为骤然间变得像万花筒一样千姿百态、难以捉摸。而纷繁复杂的个人媒介菜单和消费轨迹中,寻求“变化中的媒介景观”(the shifting media landscape),也是许多受众研究学者近年来密切关注的问题。
2014年,我们的团队曾经针对城市居民的媒介接触与使用开展过一轮大规模调查。五年之后,媒介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1.2%,居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高达99.1%。2014年年末,微信用户数量刚刚突破5亿,而2019年第二季度,微信的用户数量已达到11.3亿;2016年才成立的今日头条,如今已成为最大的信息聚合平台;2016年才上线的抖音,现在的日活用户高达7亿。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兴明星APP的急速成长,用户从固定端向移动端迁移的快速完成,使我们相信新一轮更加关注移动新媒体产品的大规模调查势在必行。
在本次调查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保留了历次媒介接触与使用中常用的媒介分类方式,即以物理维度作为区分标准,分为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这主要是出于与以往研究进行对比参照的考虑,以便发现媒介使用的变迁轨迹;同时,我们也对以智能手机为依托的各项新媒体产品的接触与使用进行了细致的全景式考察,从2018年年度移动APP日活量排行榜前100名的APP中,按照功能类别选取了49个作为调查对象。本章主要对整体媒介接触与使用情况做总体性概述。
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媒介接触率相关概念做了如下限定,同时也是对数据解读的一个基础说明。
有关中国居民的媒介使用图谱:全民媒介使用与媒介观调查报告的文章
媒介动机研究把受众看作积极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接触媒介的活动是基于特定的媒介动机的,该理论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因此在这个部分,我们将系统性地分析中国城镇居民的媒介动机以及影响不同媒介动机的社会人口因素,并且探讨媒介动机与媒介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
2023-11-03
在全民手机使用的情况下,不同的媒介渠道在不同的心理诉求过程中,仍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图1-9不同诉求场景下的媒介使用行为此外,通过将最高频率除以其他频率,可以得到一个评估不同场景下媒介选择集中程度的数值。表1-4不同场景下媒介使用的集中程度续表......
2023-11-03
宗教信仰作为精神层面的引导,影响着个体社会行为活动的方方面面。因为国民信众总体占比较低,本次调查最终将信教情况两分——有宗教信仰和无宗教信仰。这些差异仅在报纸、杂志使用频率上显著——有宗教信仰居民的报纸、杂志使用频率显著较高。有宗教信仰居民的视频类、短视频类、音乐类、搜索类APP使用频率高于无宗教信仰居民,无宗教信仰居民的社交类、消费类以及新闻类APP使用频率高于有宗教信仰居民。......
2023-11-03
但对日常性的出行,出行方式的划分仍比较明确。因此,本次调查聚焦于居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从而更清晰地揭示居民在不同出行场景中的媒介使用图景。不同出行方式群体的媒介接触呈现以下特征。......
2023-11-03
在价格吸引与他人认同方面相差不大,70后最重视价格,占比32.62%;00后则最重视他人认同,占比45.31%。90后和00后与其他年龄层相比,同样最为重视隐私安全;70后和70前的媒介特质认知相差不大。图4-21各年龄层对美观特质的选择比例“美观”特质在90后与00后群体中被显著重视,真实客观、实用专业等特质都与年龄增长成正比,“新鲜有趣”“互动感强”与年龄成反比。......
2023-11-03
新媒体产品的接触率与使用频率排名高度重合,呈强正相关关系。图1-3新媒体产品维度的媒介接触率图1-4新媒体产品维度的使用率此外,由于手机APP使用的便利性和碎片化特性,准确统计人均单个APP的使用时长在问卷调查形式中有难度,对此我们进行了再计算:以2019年中国人均手机使用时长350分钟为基数,通过单个APP在所有APP中的使用频率占比,得出该APP在每个人的每日媒介接触中所占的基本时长。......
2023-11-03
图5-2传统媒介使用的次要动机位列受访者使用传统媒介次要动机的前三位依次是放松、社交和信息获取。其中,选择娱乐作为使用传统媒介的一般动机的受访者最多,占23%;19%的受访者选择了信息获取作为使用传统媒介的一般动机;14%的受访者使用传统媒介的一般动机为社交动机;此外,放松、陪伴、打发时间和购物作为使用传统媒介的一般动机分别为13%、11%、9%和8%,紧随选择社交动机的人群比例之后。......
2023-11-03
关于媒介功能认知和特质的认知,并没有已有的理论框架,根据调查前期的资料和访谈,课题组设定现有的、符合大众理解层面的基本功能和特质组成问卷调查中的选项,来观察其分类、聚合与对媒介使用情况的影响。于是得到如下的媒介选择行为中关于媒介认知偏向的一套指标体系:表4-1“媒介认知”指标体系施罗德提出的第七个影响媒介选择的价值指标“情境适切”,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