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鸟类图鉴:田鹀的特征、分布和繁殖习性简介

鸟类图鉴:田鹀的特征、分布和繁殖习性简介

【摘要】:中文名 田鹀拉丁名 Emberiza rustica英文名 Rustic Bunting分类地位 雀形目雀科体长 14~16cm体重 15~22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头黑色,眉纹和颊纹近白色,枕部有一白斑,颚纹黑褐色,上体栗色缀黑纵纹,翼和尾黑褐色具白斑,下体白色,胸胁栗色。繁殖于北欧及西伯利亚的泰加林中,营巢于隐秘的枯草丛或低枝处,以枯草和须根等构成杯状巢。雏鸟晚成,经约14天可离巢。分布与居留繁殖于北欧至西伯利亚等地,越冬于欧亚温带地区。

中文名 田鹀

拉丁名 Emberiza rustica

英文名 Rustic Bunting

分类地位 雀形目雀科

体长 14~16cm

体重 15~22g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头黑色,眉纹和颊纹近白色,枕部有一白斑,颚纹黑褐色,上体栗色缀黑纵纹,翼和尾黑褐色具白斑,下体白色,胸胁栗色。(www.chuimin.cn)

IUCN红色名录等级 VU

形态特征 雄鸟繁殖羽额至后颈黑色,中央冠纹土黄色不甚明显,眼先和眼周黑色,耳羽黑褐色,眉纹和颊纹为土黄白色,颚纹黑褐色;上体栗红色,背部缀有黑褐色纵纹;尾羽黑褐色,中央尾羽缀棕色羽缘,最外侧两对尾羽具楔形白斑;翼黑褐色镶淡色羽缘,中覆羽和大覆羽的黄白色羽端在翼上形成两道翼斑;下体白色,胸部形成一道明显的栗色胸带,两胁亦为栗色;虹膜暗褐色,上喙黑褐色,下喙肉色,脚肉褐色。雄鸟秋季新换羽后缀有宽的淡赭褐色羽缘。雌鸟似雄鸟,但头顶为沙褐色缀有黑纵纹,眼先、眼周和耳羽黄褐色,上体较暗淡,下体的栗色不甚鲜艳,胸带杂有白色。

生态习性 栖息于低山至平原的灌草丛中。繁殖期外成分散的大群活动,活跃地出入于灌草丛中,边觅食边发出“嗞、嗞”的叫声相互联络,有时作短距离的贴地飞行。主食草籽、嫩芽、浆果等植物性食物,兼食鞘翅目、鳞翅目等昆虫的成幼虫和蜘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繁殖于北欧及西伯利亚的泰加林中,营巢于隐秘的枯草丛或低枝处,以枯草和须根等构成杯状巢。窝卵数通常为4~5枚,卵铅灰色缀有暗色斑,雌鸟孵卵,孵化期为12~13天。雏鸟晚成,经约14天可离巢。

分布与居留 繁殖于北欧至西伯利亚等地,越冬于欧亚温带地区。在我国为冬候鸟和旅鸟,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至华南等地以及新疆部分地区。

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