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体长15cm,体重20g,雄鸟头黑色,身体栗色带黑纹

体长15cm,体重20g,雄鸟头黑色,身体栗色带黑纹

【摘要】:中文名 白眉鹀拉丁名 Emberiza tristrami英文名 Tristram's Bunting分类地位 雀形目雀科体长 13~15 cm体重 14~20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头黑色,中央冠纹、眉纹和颚纹白色,上体栗色具黑纵纹,下体颏、喉黑色,下喉白色,胸栗色,腹及以下白色,胁具栗色纵纹。

中文名 白眉鹀

拉丁名 Emberiza tristrami

英文名 Tristram's Bunting

分类地位 雀形目雀科

体长 13~15 cm

体重 14~20g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头黑色,中央冠纹、眉纹和颚纹白色,上体栗色具黑纵纹,下体颏、喉黑色,下喉白色,胸栗色,腹及以下白色,胁具栗色纵纹。雌鸟头褐色,颚纹黑色,颏、喉黄褐色。(www.chuimin.cn)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雄鸟繁殖羽头部黑色,显著的中央冠纹、长眉纹和宽颚纹均为白色;上体肩背栗褐色具黑纵纹,腰和尾上覆羽栗红色;尾黑褐色,中央尾羽具栗色羽缘,最外两对尾羽具楔形白斑;翼上小覆羽灰褐色,中覆羽和大覆羽黑褐色具皮黄色羽缘,飞羽黑褐色缀淡色窄羽缘;下体颏、喉黑色,下喉有一白斑,胸胁锈褐色具暗栗色纵纹,其余下体白色;虹膜暗褐色,喙褐色,下喙基部泛肉色,脚肉色。雄鸟非繁殖羽头上白色部分缀有皮黄色,颏、喉具宽的皮黄色羽缘,上体亦被栗黄色羽缘。雌鸟似雄鸟,但头部为褐色,中央冠纹、眉纹和颊纹污黄色,颊纹下的颚纹为黑色,颏、喉黄褐色。

生态习性 栖息于低山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繁殖期单独或成对活动,迁徙成家族群,性隐匿,繁殖期善鸣唱。主食草籽等植物性食物,兼食部分昆虫及幼虫。繁殖期在5—7月,一年繁殖1~2窝。雌雄鸟共同营巢于林下灌草丛中,巢呈碗状,外层较为松散由禾草构成,内层致密以莎草、细根和松针等构成,巢内稍垫兽毛。窝卵数通常为5~6枚,卵灰绿色被以褐斑,孵化期为13~14天。雏鸟晚成,经11~12天即可离巢。

分布与居留 繁殖于俄罗斯远东、朝鲜北部和黑龙江及乌苏里江流域。在我国夏候繁殖于东北地区,迁徙越冬于南方地区。

雄鸟

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