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三道眉草鹀拉丁名 Emberiza cioides英文名 Meadow Bunting分类地位 雀形目雀科体长 15~18cm体重 19~29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头顶、后颈和耳羽栗色,眉纹和颊灰白色,眼先和颧纹黑色,颧纹上方有一道白纹,上体栗色具黑纵纹,下体黄白色,胸胁部棕红。雌鸟体色似雄鸟非繁殖羽,但头顶至背为暗棕色具黑褐纵纹,眉纹、颧纹、眼先和颏为土红色,喉、胸、腹棕红色,不形成栗色胸带。......
2023-11-03
中文名 灰眉岩鹀
拉丁名 Emberiza cia
英文名 Rock Bunting
分类地位 雀形目雀科
体长 15~17cm
体重 15~23g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头部、颏、喉至上胸蓝灰色,侧冠纹、贯眼纹和颧纹栗色或黑色,上体栗色具黑褐纵纹,下体淡红栗色。(www.chuimin.cn)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雄鸟额、头顶、枕至后颈蓝灰色,额基和头顶两侧的侧冠纹深栗色,眉纹蓝灰色,贯眼纹黑栗色,颧纹黑色,末端上扬与贯眼纹相连,头颈侧余部连同颏、喉均为蓝灰色;上背沙褐色,肩栗红色,都具有黑褐色纵纹,下背、腰至尾上覆羽栗红色,纵纹不明显;中央尾羽红褐色具淡色羽缘,外侧尾羽黑褐色,最外两对尾羽内具楔形白斑;翼上小覆羽蓝灰色,中覆羽和大覆羽黑褐色具棕白端斑,在翼上形成两道浅色翼斑,飞羽黑褐色具白缘;下体颏至胸蓝灰色,其余部分肉桂红色,腹中央较淡,翼下覆羽和腋羽灰白色;虹膜和喙黑褐色,下喙较淡,脚肉色。雌鸟似雄鸟,但头顶至后颈淡灰褐色缀黑纵纹,下体较淡。
生态习性 栖息于高原至低山的开阔石坡和灌草丛中。繁殖期外成小群活动,边在地面啄食边发出“叽儿、叽儿”的叫声,繁殖期善鸣唱,喜站在灌木顶端或突出岩石上,边抖动身体和尾羽,边发出婉转悦耳的鸣声。主食草籽等植物种实,兼食多种昆虫,繁殖期主要吃昆虫。繁殖期在4—7月,一年可繁殖2窝。营巢于灌草丛中隐秘的地面处,以枯草等材料构成杯状巢,内垫兽毛。雌鸟营巢并孵卵,窝卵数通常为4枚,孵化期为11~12天,雏鸟晚成,经双亲共同喂养约12天即可离巢。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非洲北部、欧洲南部、中亚至东亚等地。在我国分布于华北、西部和西南等地,多为留鸟,部分游荡。
雄鸟
有关鸟类图鉴的文章
中文名 三道眉草鹀拉丁名 Emberiza cioides英文名 Meadow Bunting分类地位 雀形目雀科体长 15~18cm体重 19~29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头顶、后颈和耳羽栗色,眉纹和颊灰白色,眼先和颧纹黑色,颧纹上方有一道白纹,上体栗色具黑纵纹,下体黄白色,胸胁部棕红。雌鸟体色似雄鸟非繁殖羽,但头顶至背为暗棕色具黑褐纵纹,眉纹、颧纹、眼先和颏为土红色,喉、胸、腹棕红色,不形成栗色胸带。......
2023-11-03
中文名 灰胸鹪莺拉丁名 Prinia hodgsonii英文名 Grey-breasted Prinia分类地位 雀形目扇尾莺科体长 10~12cm体重 4~8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夏羽上体烟灰色,无眉纹,翼表面泛棕色,灰褐色凸形尾具灰白端斑、黑色次端斑和暗色横斑;下体白色,胸部形成灰色胸带。......
2023-11-03
幼鸟上体似成鸟而较浅,具宽的浅色羽缘;下体淡皮黄色微带褐纹,胸部具有褐色纵纹,下胸纯褐色。日行性,常单独活动,通过翱翔或伫立在高树顶端伺机狩猎,捕食鼠类和小鸟,也吃野兔、雉鸡等动物。分布与居留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北部,越冬于繁殖地以南。在我国见于北方诸省和东南沿海省份,为冬候鸟或旅鸟。......
2023-11-03
中文名 翘嘴鹬拉丁名 Xenus cinereus英文名 Terek Sandpiper分类地位形目鹬科体长 22~25cm体重 63~109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涉禽,喙黑色,以均匀的弧度明显上翘,上体灰色,下体白色,喙基和脚橘黄色,夏羽肩部具黑色纵带。成鸟冬羽上体沙褐色,具细羽干纹,肩部无黑色纵带,胸部斑纹较淡。主食甲壳类、软体类、蠕虫、昆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分布与居留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于非洲、波斯湾、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我国台湾。......
2023-11-03
中文名 山麻雀拉丁名 Passer rutilans英文名 Chinnamon Sparrow分类地位 雀形目文鸟科体长 13~15cm体重 15~29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上体栗红色,背具黑纵纹,头侧灰白色,颏、喉黑色,下体余部白色;雌鸟上体褐色,具宽的皮黄色眉纹,颏、喉无黑色。生态习性栖息于低山丘陵至山脚平原的疏林和灌丛中,也见于农田、果园和房屋周围。繁殖期外结小群活动,在灌木枝梢间跳跃飞蹿,较其他麻雀飞行能力更强,活动范围更大。......
2023-11-03
中文名 斑头鸺鹠拉丁名 Glaucidium cuculoides英文名 Asian Barred Owlet分类地位形目鸱科体长 20~26cm体重 150~260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猛禽,但为鸺鹠中体形最大者;体形短圆,头圆,面盘不明显,无耳簇羽;大部分体羽褐色,遍布白色细密横斑,喉白色,下腹和肛周白色,具宽褐纵纹;虹膜和喙黄色。幼鸟上体主要为褐色,横斑较少。分布与居留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2023-11-03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形态特征成鸟头部暗蓝灰色,额基白色,和白色细眉纹相连,眼圈黄色,颈侧和颏、喉白色,颊具黑色髭纹;上体连同尾上和翼上为纯粹的暗蓝灰色,翼尖长呈镰状,略似燕翼,故名“燕隼”;下体麻白色,胸腹部具有明显的黑褐色纵纹,腿覆羽到尾下覆羽棕栗色,翼下和尾下密布细碎的黑白横斑;虹膜黑褐色,钩状喙灰蓝色带黑色尖端,眼周和蜡膜黄色,脚黄色。雏鸟晚成,经约1个月即可离巢飞翔。......
2023-11-03
中文名 灰林鵖拉丁名 Saxicola ferreus英文名 Grey Bushchat分类地位 雀形目鸫科体长 12~15cm体重 10~21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上体灰色且具黑褐色纵纹,头侧黑色,眉纹白色,翼和尾黑色且具白纹,下体白色,胸胁烟灰色。幼鸟似雌鸟,但上体灰褐色部分具棕栗色羽缘,形成鳞状斑。生态习性栖息于中低海拔的树林草坡或农田果园等地。雏鸟晚成,经双亲共同喂养约15天后可离巢。在我国分布于陕甘南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为留鸟。......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