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鸟上体似成鸟而较浅,具宽的浅色羽缘;下体淡皮黄色微带褐纹,胸部具有褐色纵纹,下胸纯褐色。日行性,常单独活动,通过翱翔或伫立在高树顶端伺机狩猎,捕食鼠类和小鸟,也吃野兔、雉鸡等动物。分布与居留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北部,越冬于繁殖地以南。在我国见于北方诸省和东南沿海省份,为冬候鸟或旅鸟。......
2023-11-03
中文名 高山旋木雀
拉丁名 Certhia himalayana
英文名 Bar-tailed Treecreeper
分类地位 雀形目旋木雀科
体长 13~15cm
体重 8~12g(www.chuimin.cn)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似旋木雀,上体似枯树皮般斑驳,但高山旋木雀上体色更深,尾羽具明显的数道黑褐色横斑;喜沿树干呈螺旋状向上攀爬。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成鸟眼先黑色,眉纹棕白色,颊和耳羽黑褐色杂有棕白色,额至背部黑褐色,羽端具大小不等的椭圆形灰白色羽干斑,腰锈褐色,尾上覆羽淡棕褐色;楔形尾棕褐色,长而坚硬,具数道黑褐色横斑;翼上覆羽同背部,飞羽淡棕褐色具黑褐色细横斑和一道棕色斑带,羽端缀有棕白色斑点;下体颏、喉乳白色,胸、腹、胁和尾下覆羽灰棕色,腋羽和翼下覆羽乳白色;虹膜褐色,喙尖长而下弯,上喙黑褐色,下喙基部乳白色,脚褐色。
生态习性 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混交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繁殖期外也成小群或和山雀等其他小鸟混群,不停地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干底部,然后呈螺旋状沿树干向上攀缘,边爬边啄食树皮表面或缝隙中的昆虫。主食象甲、金花虫、锹甲和蠼螋等昆虫。繁殖期在4—6月,营巢于树干缝隙中,雌雄鸟共同以苔藓、枯草和树皮等材料构巢,内垫兽毛鸟羽。窝卵数为4~6枚,雌鸟孵卵,雄鸟饲喂雌鸟,孵化期为14~15天。雏鸟晚成,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中亚至喜马拉雅山地区。在我国陕甘南部、四川、云贵和藏南地区,为留鸟,部分做季节性垂直迁徙或游荡。
有关鸟类图鉴的文章
幼鸟上体似成鸟而较浅,具宽的浅色羽缘;下体淡皮黄色微带褐纹,胸部具有褐色纵纹,下胸纯褐色。日行性,常单独活动,通过翱翔或伫立在高树顶端伺机狩猎,捕食鼠类和小鸟,也吃野兔、雉鸡等动物。分布与居留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北部,越冬于繁殖地以南。在我国见于北方诸省和东南沿海省份,为冬候鸟或旅鸟。......
2023-11-03
中文名 欧亚旋木雀拉丁名 Certhia familiaris英文名 Eurasian Treecreeper分类地位 雀形目旋木雀科体长 12~15cm体重 7~9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喙长而下弯,后爪弯曲甚长,楔形尾直挺且羽端较尖;上体棕褐色具白色纵纹,翼和尾黑褐色具棕白斑,翼上具两道棕斑,下体白色;喜沿树干呈螺旋状向上攀爬。反复地沿树干呈螺旋式向上攀缘,啄食树皮表面和缝隙中的昆虫。雏鸟晚成,经双亲共同喂养15天后可离巢,仍由亲鸟带领活动并喂食数日。......
2023-11-03
颈、喙较大天鹅短小,喙基黄色区域亦小,不超过鼻孔。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形态特征成鸟全身雪白,仅头颈微微沾棕色;喙黑色,眼先至上喙基部黄色区域较小,不超过鼻孔;虹膜深褐色,蹼足黑色。第一年幼鸟体羽灰色,喙基肉色;往后逐年灰色减退,喙基黄色渐显。小天鹅鸣声清脆似哨声,英文名意为“苔原天鹅”或“哨声天鹅”,可见其栖息习性和叫声特点。......
2023-11-03
中文名 斑头鸺鹠拉丁名 Glaucidium cuculoides英文名 Asian Barred Owlet分类地位形目鸱科体长 20~26cm体重 150~260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猛禽,但为鸺鹠中体形最大者;体形短圆,头圆,面盘不明显,无耳簇羽;大部分体羽褐色,遍布白色细密横斑,喉白色,下腹和肛周白色,具宽褐纵纹;虹膜和喙黄色。幼鸟上体主要为褐色,横斑较少。分布与居留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2023-11-03
虹膜翠绿色,喙黑褐色,嘴边缘和下部泛灰,带有粗糙的鳞片质感,眼先橄榄绿色,眼周及喉侧裸露皮肤淡黄色,喉囊至嘴角橙黄色,蹼足黑色。生态习性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库、沼泽等水域,以鱼类为主食。善游泳及潜水,游泳时伸直头颈,捕鱼时跃起再扎入水中,能够潜水追逐捕鱼长达40秒,捕获后含在喉囊中再上岸徐徐吞食。人们利用鸬鹚的这一习性驯养鸬鹚潜水捕鱼,待其上岸后再从其喉囊中掏出鱼。......
2023-11-03
中文名 方尾鹟拉丁名 Culicicapa ceylonensis英文名 Grey-headed Canary Flycatcher分类地位 雀形目鹟科体长 10~13cm体重 6~11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喙扁平,喙基宽阔,口须发达,头顶至后颈黑灰色,背橄榄绿色,翼和尾黑灰色且具橄榄绿色羽缘,喉和胸灰色,其余下体黄色。主食鞘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分布与居留分布于东南亚等地区。在我国较为常见,分布于秦岭及以南的中部地区、西南和华南地区,多为夏候鸟,部分在广东和香港越冬,在云南繁殖的种群则为留鸟。......
2023-11-03
中文名 棕颈钩嘴鹛拉丁名 Pomatorhinus ruficollis英文名 Streak-breasted ScimitarBabbler分类地位 雀形目画眉科体长 16~19cm体重 22~30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喙细长而下弯,具醒目的白眉纹和黑贯眼纹;上体棕褐色,后颈栗红色,下体颏、喉白色,胸白色且具黑褐色纵纹,其余下体橄榄褐色。窝卵数4枚,卵为光洁的纯白色,雏鸟晚成。分布与居留分布于亚洲东南部。......
2023-11-03
中文名 尖尾滨鹬拉丁名 Calidris acuminata英文名 Sharp-tailed Sandpiper分类地位形目鹬科体长 16~23cm体重 48~114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涉禽,喙黑褐色,略下弯,脚黄绿色,尾较其他滨鹬尖长。成鸟冬羽似夏羽,但头顶的棕红色较淡,眉纹较明显,耳区色暗,体侧无黑褐色“V”字形斑,胸部微缀褐纹或形成黑褐色胸带。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也与其他鹬类混群,飞行时起飞迅速且成密集而有规律的群体。......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