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红翅旋壁雀:鸟类图鉴及分类地位

红翅旋壁雀:鸟类图鉴及分类地位

【摘要】:中文名 红翅旋壁雀拉丁名 Tichodroma muraris英文名 Wallcreeper分类地位 雀形目旋壁雀科体长 12~17cm体重 15~23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喙细长而略下弯,上体灰色,翼黑色具大白斑,翼上覆羽染胭脂红色,冬羽颏、喉白色,下体余部深灰色,夏羽颏、喉黑色,下体余部黑灰色,常半展开双翼,攀附于垂直的崖壁上活动。

中文名 红翅旋壁雀

拉丁名 Tichodroma muraris

英文名 Wallcreeper

分类地位 雀形目旋壁雀科

体长 12~17cm

体重 15~23g(www.chuimin.cn)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喙细长而略下弯,上体灰色,翼黑色具大白斑,翼上覆羽染胭脂红色,冬羽颏、喉白色,下体余部深灰色,夏羽颏、喉黑色,下体余部黑灰色,常半展开双翼,攀附于垂直的崖壁上活动。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成鸟冬羽额至上体灰色,腰及尾上覆羽深灰色;中央尾羽黑色具灰色端斑,外侧尾羽黑色,内具向外渐大的白色次端斑;翼上小覆羽和中覆羽胭脂红色,初级覆羽和外侧大覆羽外胭红色,内黑褐色,内侧大覆羽黑褐色,飞羽黑色,除最外侧3枚初级飞羽外,飞羽基部均染红色,第二至第五枚初级飞羽内具两个圆形白斑,第六枚具一个白圆斑;下体颏、喉白色,余部深灰色,尾下覆羽缀白色,翼下覆羽灰黑沾红,腋羽红色;夏羽颏、喉和颊黑色,下体余部黑灰色;虹膜暗褐色,细长而略下弯的喙黑色,脚黑色。

生态习性 栖息于高山至平原地带附近山地的悬崖峭壁和陡坡上。繁殖期外单独活动,常沿岩壁做短距离飞行,鼓翼缓慢呈波浪式前进,善于攀附在崖壁上攀缘爬行,半展开双翼,紧贴崖壁,用细长的喙啄食缝隙内昆虫,并不时鼓翼维持平衡。主食鞘翅目、鳞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兼食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繁殖期在4—7月,营巢于偏僻的悬崖峭壁上,主要由雌鸟筑巢和孵卵,以苔藓和草等材料构巢,内垫兽毛和鸟羽,窝卵数通常为4~5枚,卵白色被红褐斑,雏鸟晚成。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中东至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在我国分布于华北、华中、西部、西南、华东和东南等地区,为留鸟,部分季节性游荡或垂直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