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褐头山雀:中文名、拉丁名、英文名及描述

褐头山雀:中文名、拉丁名、英文名及描述

【摘要】:中文名 褐头山雀拉丁名 Parus montanus英文名 Willow Tit分类地位 雀形目山雀科体长 11~13cm体重 9~13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额至后颈乌褐色,颊、耳羽和颈侧形成大白斑,上体褐灰色,下体淡棕灰色,颏、喉黑褐色。

中文名 褐头山雀

拉丁名 Parus montanus

英文名 Willow Tit

分类地位 雀形目山雀科

体长 11~13cm

体重 9~13g(www.chuimin.cn)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额至后颈乌褐色,颊、耳羽和颈侧形成大白斑,上体褐灰色,下体淡棕灰色,颏、喉黑褐色。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成鸟额、头顶至后颈乌褐色,眼先、耳羽、颊和颈侧形成大白斑;上体褐灰色;飞羽褐色,外羽缘蓝灰色;尾羽褐色具黑褐色羽轴,除中央尾羽外,外均具有淡灰色羽缘;下体颏、喉褐黑色略杂有白色,其余下体污白色,有的两胁沾有淡赭色;虹膜暗褐色,喙黑色,脚铅褐色。

生态习性 栖息于山地至平原的针叶林和混交林中。繁殖期外成松散小群活动,亦与其他山雀混群,活泼地在树冠中下层跳跃飞行,或悬挂于枝梢,不时发出“嗞赫、嗞赫”或“嗞赫赫赫”的叫声保持联络,繁殖期则发出“邹、邹、刁、刁、刁”的鸣声。主食鞘翅目、鳞翅目和半翅目等昆虫及幼虫,兼食云杉、冷杉和落叶松等植物种实。繁殖期在4—6月,雌雄鸟共同营巢于天然树洞和树干裂缝中,也在心材腐朽的杨柳等树干上啄洞营巢,以枯草、苔藓和植物纤维等材料构成浅杯状或碗状巢。窝卵数为6~10枚,雌鸟孵卵,雄鸟饲喂雌鸟,孵化期为14~16天。雏鸟晚成,经双亲共同喂养16~17天后可离巢。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欧洲和亚洲的寒温带至温带地区。在我国繁殖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为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