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比氏鹟莺:鸟类图鉴,拉丁名、英文名、体长、体重、识别特征一览

比氏鹟莺:鸟类图鉴,拉丁名、英文名、体长、体重、识别特征一览

【摘要】:中文名 比氏鹟莺拉丁名 Seicercus valentini英文名 Bianchi's Warbler分类地位 雀形目鹟科体长 10~11cm体重 5~9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上体橄榄绿色,头顶中央冠纹灰绿色,侧冠纹黑褐色,眼圈柠黄色,翼和尾暗褐色具绿黄色羽缘,翼上具一道不明显的黄绿色翼斑,外侧两对尾羽内翈灰白色,下体绿黄色。繁殖期外成小群活动,亦与其他柳莺混群,在林下灌丛间跳跃觅食。

中文名 比氏鹟莺

拉丁名 Seicercus valentini

英文名 Bianchi's Warbler

分类地位 雀形目鹟科

体长 10~11cm

体重 5~9g(www.chuimin.cn)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上体橄榄绿色,头顶中央冠纹灰绿色,侧冠纹黑褐色,眼圈柠黄色,翼和尾暗褐色具绿黄色羽缘,翼上具一道不明显的黄绿色翼斑,外侧两对尾羽内翈灰白色,下体绿黄色。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成鸟上体橄榄绿色,头顶中央冠纹灰绿色,侧冠纹黑褐色,头侧橄榄绿色,眼先稍暗,眼圈柠黄色;内侧翼覆羽同背为橄榄绿色,外侧覆羽和飞羽暗褐色具橄榄绿色羽缘,大覆羽的黄白色窄先端在翼上形成一道不明显的翼斑;尾暗褐色具橄榄绿色羽缘,最外侧两对尾羽内灰白色;下体明绿黄色,胁部沾橄榄绿色;虹膜暗褐色,喙较厚且宽阔,上喙暗灰褐色,下喙黄色,脚橙黄色。

生态习性 栖息于山地阔叶林或常绿阔叶林中,尤喜林下灌木发达的溪流沿岸疏林或竹林中,冬季也见于山脚和农田等地。繁殖期外成小群活动,亦与其他柳莺混群,在林下灌丛间跳跃觅食。主食金花虫、金龟甲、象鼻甲、叶蝉、蚂蚁、蜂和蟋蟀等多种昆虫、幼虫及虫卵,兼食少量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繁殖期在5—7月,营巢于林下灌草丛中或隐蔽的坡岸岩隙中,以苔藓和草编织成侧面开口的球形巢或浅碟形巢。窝卵数为3~4枚,卵白色或浅土黄色,雌雄亲鸟共同孵卵育雏,雏鸟晚成。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我国陕甘南部、川北、贵州、湘赣、两广、福建和香港等地,主要为留鸟,部分为冬候鸟和旅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