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淡脚柳莺-鸟类图鉴:特征、地位及身体测量结果

淡脚柳莺-鸟类图鉴:特征、地位及身体测量结果

【摘要】:中文名 淡脚柳莺拉丁名 Phylloscopus tenellipes英文名 Pale-legged Warbler分类地位 雀形目鹟科体长 11~12cm体重 10~13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上体橄榄褐色,腰沾锈色,眉纹黄白色,贯眼纹暗橄榄褐色,翼褐色具两道淡黄色翼斑,下体白色,胁部泛黄。

中文名 淡脚柳莺

拉丁名 Phylloscopus tenellipes

英文名 Pale-legged Warbler

分类地位 雀形目鹟科

体长 11~12cm

体重 10~13g(www.chuimin.cn)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上体橄榄褐色,腰沾锈色,眉纹黄白色,贯眼纹暗橄榄褐色,翼褐色具两道淡黄色翼斑,下体白色,胁部泛黄。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成鸟上体橄榄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沾锈色,秋季新羽锈色更加明显;眉纹黄白色,贯眼纹暗橄榄褐色;翼暗褐色,外羽缘橄榄绿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先端淡黄白色,在翼上形成两道翼斑,前道翼斑有时不明显,尤其在夏季磨损后,几乎消失;第二枚飞羽长度介于第六、第七枚飞羽之间或等同;下体亚麻白色,腹和两胁略沾橄榄黄褐色;虹膜暗褐色,上喙黑褐色,下喙肉褐色,脚为苍淡的肉色。

生态习性 栖息于山地阔叶林、针叶林和混交林中,尤喜沿河的茂密深林。繁殖期外成群活动,性活跃,在树枝间频繁跳跃,繁殖期雄鸟喜站在高大乔木顶端发出尖细而明亮的鸣声,似虫叫或蝉鸣般的“叽叽叽叽叽”或“起特、起特、起特”声。主食尺蠖、枯叶蛾、落叶松毒蛾等鳞翅目昆虫的成幼虫,以及蚂蚁、蝗虫等膜翅目和直翅目等多种昆虫。繁殖期在5—7月,营巢于森林河谷和溪流沿岸湿润阴暗的土崖上、树根下或倒木旁,雌鸟筑巢,以苔藓和少量枯草编织成侧面开口的球形巢或杯状巢,内垫兽毛。窝卵数为4~6枚,卵为光洁的乳白色。雏鸟晚成,经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约14天后即可离巢,离巢后仍随亲鸟成家族群活动一段时间。

分布与居留 繁殖于俄罗斯、朝鲜及日本北部等地,越冬于缅甸、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等东南亚地区。在我国繁殖于黑龙江和吉林,迁徙经过东北、华北、华东至华南沿海各省,少数在云南、广东和海南岛等地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