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方尾鹟:鸟类图鉴中的小型鸟类

方尾鹟:鸟类图鉴中的小型鸟类

【摘要】:中文名 方尾鹟拉丁名 Culicicapa ceylonensis英文名 Grey-headed Canary Flycatcher分类地位 雀形目鹟科体长 10~13cm体重 6~11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喙扁平,喙基宽阔,口须发达,头顶至后颈黑灰色,背橄榄绿色,翼和尾黑灰色且具橄榄绿色羽缘,喉和胸灰色,其余下体黄色。主食鞘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分布与居留分布于东南亚等地区。在我国较为常见,分布于秦岭及以南的中部地区、西南和华南地区,多为夏候鸟,部分在广东和香港越冬,在云南繁殖的种群则为留鸟。

中文名 方尾鹟

拉丁名 Culicicapa ceylonensis

英文名 Grey-headed Canary Flycatcher

分类地位 雀形目鹟科

体长 10~13cm

体重 6~11g(www.chuimin.cn)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喙扁平,喙基宽阔,口须发达,头顶至后颈黑灰色,背橄榄绿色,翼和尾黑灰色且具橄榄绿色羽缘,喉和胸灰色,其余下体黄色。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成鸟整个头颈部灰色,头顶至后颈色略深;肩、背、腰和尾上覆羽橄榄绿色,腰部颜色尤其鲜亮;翼上覆羽橄榄黄绿色,飞羽褐色,外羽缘绿黄色;尾方形,尾羽褐色,羽缘亦为橄榄黄绿色;下体颏、喉、颊和胸浅灰色,喙周具发达的灰色口须,其余下体芽黄色;虹膜暗褐色,上喙黑色,下喙角褐色,脚肉黄色。

生态习性 栖息于中低山常绿阔叶林、竹林、混交林和林缘灌丛,尤喜活动于沟谷和溪流附近,也见于农田和果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也成三五小群。树栖性,主要通过飞行捕食,鸣声清脆,声似“快跑快离”。主食鞘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繁殖期在5—8月,可能一年繁殖两窝,以苔藓等材料筑巢于岩石上。卵淡黄色杂有褐斑,雏鸟晚成。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东南亚等地区。在我国较为常见,分布于秦岭及以南的中部地区、西南和华南地区,多为夏候鸟,部分在广东和香港越冬,在云南繁殖的种群则为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