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红喉鹟、黄点颏鸟类图鉴:形态特征、红色名录等级、分布

红喉鹟、黄点颏鸟类图鉴:形态特征、红色名录等级、分布

【摘要】:雄鸟眼先和眼周污白色,上体橄榄灰褐色,翼和尾暗灰褐色,外侧尾羽基部白色;下体淡灰至白色,颏、喉在繁殖期为橙红色。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形态特征雄鸟夏羽上体额至肩背为灰黄褐色,眼先和眼周污白色,耳羽略杂有棕白色细纹;翼暗灰褐色,翼缘较淡;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黑褐色,外侧尾羽基部白色,端部褐色;下体颏、喉在繁殖期为橙红色,胸胁部淡灰色,腹及以下渐为灰白色;冬羽颏、喉转为苍白色;虹膜暗褐色,喙和脚黑色。

中文名 红喉姬鹟

拉丁名 Ficedula albicilla

英文名 Taiga Flycatcher

分类地位 雀形目鹟科

体长 11~13cm

体重 8~14g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眼先和眼周污白色,上体橄榄灰褐色,翼和尾暗灰褐色,外侧尾羽基部白色;下体淡灰至白色,颏、喉在繁殖期为橙红色。雌鸟颏、喉污白色,胸部沾棕黄色,其余似雄鸟。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www.chuimin.cn)

形态特征 雄鸟夏羽上体额至肩背为灰黄褐色,眼先和眼周污白色,耳羽略杂有棕白色细纹;翼暗灰褐色,翼缘较淡;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黑褐色,外侧尾羽基部白色,端部褐色;下体颏、喉在繁殖期为橙红色,胸胁部淡灰色,腹及以下渐为灰白色;冬羽颏、喉转为苍白色;虹膜暗褐色,喙和脚黑色。雌鸟似雄鸟,但颏、喉污白色,胸沾棕黄色。幼鸟似雌鸟,胸胁部赭黄色更明显,大覆羽和三级飞羽尖端皮黄色。

生态习性 栖息于低山至山脚的阔叶林、针叶林和混交林,非繁殖季节也见于疏林灌丛和农田等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也结小群。性活跃,在枝头来回跳跃翻飞,善于飞捕空中昆虫,捕到后立即返回原处;栖息时喜将尾部散开并轻轻上下摆动,繁殖期善鸣唱。主食叶甲、金龟子、蝽象、叩头虫和隐翅虫等昆虫。繁殖期在5—7月,营巢于林中老树上的天然树洞或啄木鸟废弃树洞中,以枯草、苔藓和兽毛等材料编织杯状巢。窝卵数通常5~6枚,卵淡黄绿色,雏鸟晚成。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地区。在我国繁殖于东北和华北等地,越冬于云南、广西、广东、香港和海南等地。

雄鸟

雌鸟

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