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红尾鸫特征及分类地位简介

红尾鸫特征及分类地位简介

【摘要】:中文名 红尾鸫拉丁名 Turdus naumanni英文名 Naumann's Thrush分类地位 雀形目鸫科体长 20~24cm体重 48~88g野外识别特征 中型鸟类。上体灰褐色,眉纹淡棕色,有的个体腰和尾上覆羽有栗红色斑,翼黑色,外缘淡棕色,尾基部和外侧棕红色,颏、喉、胸和胁棕栗色且具白色羽缘,后侧缀有黑斑。

中文名 红尾鸫

拉丁名 Turdus naumanni

英文名 Naumann's Thrush

分类地位 雀形目鸫科

体长 20~24cm

体重 48~88g(www.chuimin.cn)

野外识别特征 中型鸟类。上体灰褐色,眉纹淡棕色,有的个体腰和尾上覆羽有栗红色斑,翼黑色,外缘淡棕色,尾基部和外侧棕红色,颏、喉、胸和胁棕栗色且具白色羽缘,后侧缀有黑斑。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生态习性 繁殖期栖息于西伯利亚泰加林、桦树林、白杨林和杉树林等地,非繁殖期栖息于杨桦林、松林和其他杂木林,也见于林缘、农田和果园等生境。除繁殖期外成松散大群活动。性活跃,常边跳跃觅食,边发出“叽、叽、叽”的叫声。主食毛虫、蝽象、蝗虫、金龟子和步行虫等昆虫及幼虫,食量甚大,也吃山丁子、野葡萄、五味子山楂等植物种实。繁殖期在5—8月,营巢于树干水平枝或树桩乃至地面上,以细枝、枯草和苔藓等材料筑杯状巢,内壁糊以泥土。窝卵数通常5~6枚,卵淡蓝绿色有褐斑,雏鸟晚成。

分布与居留 繁殖于西伯利亚中部至贝加尔湖等地区,越冬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部分在长江以北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