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蓝头矶鸫、虎皮翠-中文、拉丁、英文名及分类地位

蓝头矶鸫、虎皮翠-中文、拉丁、英文名及分类地位

【摘要】:中文名 白喉矶鸫拉丁名 Monticola gularis英文名 White-throated Rock Thrush分类地位 雀形目鸫科体长 17~18cm体重 30~39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头顶和翼上覆羽辉蓝色,背、翼和尾褐黑色且具淡棕色羽缘,腰和下体棕栗色,喉和翼斑白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且具黑色鳞状斑,头顶、翼和尾灰褐色,下体棕白色且具褐色鳞斑,喉亦为白色。雏鸟晚成,雌雄亲鸟共同育雏。分布与居留分布于亚洲东部。在我国繁殖于东北和华北,越冬于东南沿海。

中文名 白喉矶鸫

拉丁名 Monticola gularis

英文名 White-throated Rock Thrush

分类地位 雀形目鸫科

体长 17~18cm

体重 30~39g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头顶和翼上覆羽辉蓝色,背、翼和尾褐黑色且具淡棕色羽缘,腰和下体棕栗色,喉和翼斑白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且具黑色鳞状斑,头顶、翼和尾灰褐色,下体棕白色且具褐色鳞斑,喉亦为白色。(www.chuimin.cn)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雄鸟额、头顶、枕和后颈辉蓝色,眼先栗色,眼周和头侧褐黑色,略具栗色眼圈;肩、背褐黑色且具淡棕色羽缘,在上体形成明显的鳞状斑,故俗称“虎皮翠”;腰和尾上覆羽栗色,尾羽黑褐色,外侧尾羽泛灰蓝色;翼上小覆羽钴蓝色,中覆羽和大覆羽黑色,外棕白色,大覆羽端部白色,飞羽黑褐色,外泛灰蓝色,内基部淡褐色,次级飞羽外基部白色,形成明显的白色翼斑;下体颏、喉及颊浓栗色,喉中央有一大块白斑,其余下体均为浓栗色,隐约泛有鳞状纹,下腹部至尾下覆羽渐为棕黄色;虹膜暗褐色,喙黑褐色,脚肉褐色。雌鸟自额至后颈橄榄灰色且具暗褐色细纹;肩背和翼上小覆羽、中覆羽橄榄褐色且具黑褐色边缘,形成明显的鳞状斑;腰和尾上覆羽污白色且具黑褐色横斑;尾和翼黑褐色,翼斑白色,下体亚麻白色且具显著的黑褐色鳞状斑,颏与喉亦具有大白斑。

生态习性 栖息于低山森林,尤喜居于针叶林或混交林中多石砾的溪流边。单独或成对活动,性机警,鸣声悦耳清脆。主食甲虫、蝼蛄、蝽象和毛虫等多种农林害虫,也吃蜘蛛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繁殖期在5—7月,营巢于河谷附近隐秘的地面凹坑或岩石缝隙中,以枯草、细枝、树叶和苔藓等材料筑碗状或杯状巢。窝卵数4~8枚,雌鸟孵卵,孵化期约14天。雏鸟晚成,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亚洲东部。在我国繁殖于东北和华北,越冬于东南沿海。

雌鸟

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