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文名 蓝额红尾鸲拉丁名 Phoenicurus frontalis英文名 Blue-fronted Redstart分类地位 雀形目鸫科体长 14~16cm体重 14~25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头颈、背和胸深灰蓝色,额和短眉纹鲜蓝色,翼暗褐色,其余体羽棕橙色,尾羽具黑色端斑,中央尾羽黑色。
中文名 蓝额红尾鸲
拉丁名 Phoenicurus frontalis
英文名 Blue-fronted Redstart
分类地位 雀形目鸫科
体长 14~16cm
体重 14~25g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头颈、背和胸深灰蓝色,额和短眉纹鲜蓝色,翼暗褐色,其余体羽棕橙色,尾羽具黑色端斑,中央尾羽黑色。雌鸟具灰白色眼圈,上体为灰暗的棕褐色,下体淡棕褐色,尾上和尾下覆羽棕橙色,外侧尾羽亦具黑色端斑。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www.chuimin.cn)
形态特征 雄鸟额及短眉纹灰蓝色,头余部、颈部、肩和背为泛有蓝色金属光泽的灰黑色;翼上中覆羽和小覆羽暗蓝色,大覆羽和飞羽暗褐色,具明显的淡褐色羽缘;腰、尾上覆羽及胸以下的下体为一体的棕橙色;中央尾羽黑褐色,外侧尾羽棕橙色具黑褐色端斑;冬羽头顶至背和两翼的羽片具棕色羽端;虹膜暗褐色,喙和脚黑色。雌鸟具明显的灰白色眼圈,头顶至背暗棕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棕色,中央尾羽黑褐色,外侧尾羽棕色具黑褐色端斑,翼褐色具棕白色羽缘,头侧、颈侧、颏、喉和胸棕褐色;腹淡棕褐色,至尾下覆羽渐为棕橙色。
生态习性 繁殖季栖息于亚高山针叶林至高山灌丛草甸,冬季垂直迁徙至中低山和山脚林缘。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灌丛间上下跳动翻飞,停息时则上下摆尾,不仅在地面跳跃觅食,而且常在空中捕食。主食毛虫、蝗虫、甲虫和蚂蚁等多种昆虫,兼食少量植物种实。繁殖期在5—8月,营巢于倒木或地表岩石的缝隙中,以苔藓和枯草筑杯状巢,内垫羽毛和毛发。窝卵数3~4枚,雌鸟营巢和孵卵。雏鸟晚成,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中亚至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也见于陕甘、川鄂等地,多为留鸟,随季节进行垂直迁徙,部分也进行短距离水平迁徙。
雄鸟
雌鸟
雄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