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赭红尾鸲:外貌特征、分类地位、体长体重等,鸟类图鉴

赭红尾鸲:外貌特征、分类地位、体长体重等,鸟类图鉴

【摘要】:中文名 赭红尾鸲拉丁名 Phoenicurus ochruros英文名 Black Redstart分类地位 雀形目鸫科体长 13~16cm体重 14~24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形态特征雄鸟额、头侧至颈侧近黑色,头顶、后颈至背深灰色,腰和尾上覆羽棕栗色;外侧尾羽为和腰一体的棕栗色,中央尾羽为较深的褐色;翼上覆羽灰黑色,飞羽暗褐色,羽缘色较淡;下体颏、喉至胸为和头侧一体的黑色,其余下体棕栗色;虹膜暗褐色,喙和脚褐黑色。

中文名 赭红尾鸲

拉丁名 Phoenicurus ochruros

英文名 Black Redstart

分类地位 雀形目鸫科

体长 13~16cm

体重 14~24g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额、头侧、颈侧、颏、喉和胸近黑色,头顶和背浓灰色,腰、尾上覆羽、尾下覆羽和外侧尾羽栗色,中央尾羽深褐色,翼黑褐色。雌鸟上体和翼淡褐色,尾上覆羽和尾羽淡棕色,中央尾羽褐色,下体浅棕褐色。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www.chuimin.cn)

形态特征 雄鸟额、头侧至颈侧近黑色,头顶、后颈至背深灰色,腰和尾上覆羽棕栗色;外侧尾羽为和腰一体的棕栗色,中央尾羽为较深的褐色;翼上覆羽灰黑色,飞羽暗褐色,羽缘色较淡;下体颏、喉至胸为和头侧一体的黑色,其余下体棕栗色;虹膜暗褐色,喙和脚褐黑色。雌鸟头和上体灰褐色,眼圈灰白色,翼和中央尾羽淡褐色,腰、尾上覆羽和外侧尾羽淡棕栗色,下体浅棕灰色,尾下覆羽淡棕灰色。

生态习性 栖息于高山针叶林和高原灌丛草地,冬季也见于低山的人工林或果园等地。除在繁殖期外,单独活动,常栖息在低枝或灌木上,发现地面上的食物后俯冲捕食。主食象鼻虫、金龟子、步行虫和蚂蚁等昆虫,兼食蜘蛛和甲壳动物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偶食少量植物种实。繁殖期在5—7月,营巢于林下灌丛或岩隙中,以草和苔藓等材料筑松散的杯状巢,主要由雌鸟筑巢和孵卵。窝卵数4~6枚,孵化期约13天。雏鸟晚成,经双亲共同喂养16~19天后可离巢。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欧洲、北非和亚洲。在我国分布于西部、中部和西南地区,偶见于华北地区,多为留鸟。

雄鸟

幼鸟

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