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白额燕尾拉丁名 Enicurus leschenaulti英文名 White-crowned Forktail分类地位 雀形目鸫科体长 25~27cm体重 37~52g野外识别特征 中型鸟类,体形较为修长。羽色黑白交错,长尾呈深叉形;额和头顶前部白色,头余部、颈、肩、背和胸为一体的黑色,腰和腹白色,翼和尾黑色且具白斑。......
2023-11-03
中文名 棕背伯劳
拉丁名 Lanius schach
英文名 Long-tailed Shrike
分类地位 雀形目伯劳科
体长 23~28cm
体重 42~111g(www.chuimin.cn)
野外识别特征 中型鸟类,为伯劳中体形较大者,头顶至后颈灰黑色,贯眼纹黑色,背棕色,翼黑色具白色翼斑,尾长,中央尾羽黑色,外侧棕黄色,下体棕白色。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成鸟额、眼先、眼周至耳羽黑色,形成宽贯眼纹;头顶至上背灰色或黑色;下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棕色;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外具棕黄色羽缘和端斑;翼上覆羽黑色,大覆羽具窄的棕色羽缘,飞羽黑色,初级飞羽基部棕白色形成翼斑,内侧飞羽外
羽缘棕色;下体白色,两胁和尾下覆羽棕色;虹膜暗褐色,钩状喙和脚黑色。
生态习性 栖息于低山丘陵至山脚平原。除繁殖期外单独活动,善鸣唱,并能模仿其他鸟类叫声,鸣声婉转,故棕背伯劳等伯劳类有“百舌鸟”之别称。性凶猛,常立于树顶或电线上,发现猎物后飞扑捕杀,然后返回栖息处撕食。主食多种昆虫,也能捕杀小鸟、蛙、蜥蜴和鼠类等小型脊椎动物。繁殖期在4—7月,雌雄亲鸟共同在乔木或大灌木上以细枝、枯草、树叶等材料筑碗状或杯状巢。窝卵数通常4~5枚,雌鸟孵卵,雄鸟警戒,孵化期12~14天。雏鸟晚成,经双亲共同喂养13~14天后可离巢。雏鸟离巢后,亲鸟仍喂食雏鸟一段时间,雏鸟随亲鸟继续在一定领域内活动1~2个月后方可独立生活。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东亚、东南亚至南亚。在我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广大地区,为留鸟,较常见。
有关鸟类图鉴的文章
中文名 白额燕尾拉丁名 Enicurus leschenaulti英文名 White-crowned Forktail分类地位 雀形目鸫科体长 25~27cm体重 37~52g野外识别特征 中型鸟类,体形较为修长。羽色黑白交错,长尾呈深叉形;额和头顶前部白色,头余部、颈、肩、背和胸为一体的黑色,腰和腹白色,翼和尾黑色且具白斑。......
2023-11-03
中文名 巨嘴柳莺拉丁名 Phylloscopus schwarzi英文名 Radde's Willow Warbler分类地位 雀形目鹟科体长 11~14cm体重 10~17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喙较其他柳莺略显粗厚,上体橄榄褐色,腰略泛黄褐色,具皮黄色长眉纹和暗褐色贯眼纹,下体黄白色。主食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和双翅目等大量昆虫。分布与居留繁殖于亚洲东北部地区,越冬于亚洲东南部。......
2023-11-03
中文名 扇尾沙锥拉丁名 Gallinago gallinago英文名 Common Snipe分类地位形目鹬科体长 24~30cm体重 75~189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涉禽,喙粗长而直,上体黑褐色,具栗色和黄白色斑纹,头顶具黄白色中央冠纹,背具4条白纵带,下体白色,颈、胸淡褐色,带褐色纵纹,翼后缘白色,站立时尾超过翼尖。窝卵数通常4枚,由雌鸟孵卵,孵化期19~20天,雏鸟早成。在我国繁殖于西部和东北部,越冬于长江以南地区及西南地区。......
2023-11-03
中文名 绯胸鹦鹉拉丁名 Psittacula alexandri英文名 Red-breasted Parakeet分类地位 鹦形目鹦鹉科体长 22~36cm体重 85~168g野外识别特征 中型鸟类,体色娇艳,头颈部紫灰色,眼周沾草绿色,前额有一黑色窄带延至两眼,上体绿色,颏白色,喙基黑色,向两侧延伸形成条带,喉和胸灰中泛绯红色。雌鸟似雄鸟,头偏蓝灰色,喉、胸偏橙色调,中央尾羽较雄鸟短;虹膜黄白色,喙黑褐色,脚暗黄绿色或黄灰色。......
2023-11-03
中文名 田鹀拉丁名 Emberiza rustica英文名 Rustic Bunting分类地位 雀形目雀科体长 14~16cm体重 15~22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头黑色,眉纹和颊纹近白色,枕部有一白斑,颚纹黑褐色,上体栗色缀黑纵纹,翼和尾黑褐色具白斑,下体白色,胸胁栗色。繁殖于北欧及西伯利亚的泰加林中,营巢于隐秘的枯草丛或低枝处,以枯草和须根等构成杯状巢。雏鸟晚成,经约14天可离巢。分布与居留繁殖于北欧至西伯利亚等地,越冬于欧亚温带地区。......
2023-11-03
中文名 斑文鸟拉丁名 Lonchura punctulata英文名 Spotten Mannikin分类地位 雀形目文鸟科体长 10~12cm体重 12~17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黑色喙粗厚,上体红褐色,下背和尾上覆羽具白色鳞状斑,尾黄褐色,颏、喉暗栗色,其余下体白色具明显的黑褐色鳞状纹。窝卵数为4~8枚,卵白色无斑,雏鸟晚成,经雌鸟喂养20~22天后可离巢。分布与居留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地区。在我国广泛分布于西南和华南地区,为留鸟,亦被驯养作为笼养鸟。......
2023-11-03
中文名 蓝喉歌鸲拉丁名 Luscinia svecica英文名 Bluethroat分类地位 雀形目鸫科体长 14~16cm体重 13~22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具白色眉纹,上体褐色,尾基栗红色,下体棕白色,颏和喉靛蓝色,中央栗红色或白色,下缘具黑、白、栗三色组成的胸带;雌鸟颏、喉灰白色,其余下体亦为污白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迁徙期间成分散的小群。主食甲虫、毛虫和蝗虫等多种昆虫。分布与居留繁殖于欧洲北部、中部、中亚和东亚等地,越冬于非洲北部和亚洲南部。......
2023-11-03
头顶栗褐色,眼先、眉纹和颊纹棕白色,上体棕褐色,下体栗褐色,尾下覆羽红棕色。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形态特征成鸟额至头顶栗褐色,长眉纹、眼先和颊纹棕白色,眼后至耳羽深褐色,后颈和颈侧葡萄褐色;肩、背、腰和尾上覆羽以及翼表面橄榄褐色;尾红褐色;尾羽暗褐色,外泛棕;下体颏、喉和上胸棕栗色,下胸至腹渐淡为棕黄色,尾下覆羽红棕色,两胁暗棕色;虹膜褐色,喙黑褐色,脚黄褐至灰褐色。......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