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牛头伯劳鸟类图鉴:中文名、拉丁名、英文名、特征、分布

牛头伯劳鸟类图鉴:中文名、拉丁名、英文名、特征、分布

【摘要】:中文名 牛头伯劳拉丁名 Lanius bucephalus英文名 Bull-headed Shrike分类地位 雀形目伯劳科体长 19~23cm体重 30~42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似虎纹伯劳,但头顶至后颈为棕栗色,头部显得较大,黑色贯眼纹上具细白色眉纹,上体无明显波状纹,雄鸟具白色翼斑。雌鸟体色与雄鸟相似,但头部主要为棕褐色,无明显的黑色贯眼纹,翼上无明显白斑,上体体色较灰暗,下体横纹细密而多。分布与居留分布于俄罗斯远东、日本、朝鲜半岛等亚洲东部地区。

中文名 牛头伯劳

拉丁名 Lanius bucephalus

英文名 Bull-headed Shrike

分类地位 雀形目伯劳科

体长 19~23cm

体重 30~42g(www.chuimin.cn)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似虎纹伯劳,但头顶至后颈为棕栗色,头部显得较大,黑色贯眼纹上具细白色眉纹,上体无明显波状纹,雄鸟具白色翼斑。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雄鸟额、头顶至后枕棕栗色,粗贯眼纹黑色,眉纹污白色;背、肩、腰及尾上覆羽褐灰色;中央一对尾羽灰黑色,其余尾羽浅褐灰色,具棕白色端斑;翼黑褐色,外侧飞羽基部具白斑;下体棕白色,颏、喉以下渐为浅棕色,具细小的黑褐色波状横斑,胸侧和两胁尤其明显;虹膜暗褐色,钩状喙黑色,基部灰褐色,脚黑褐色。雌鸟体色与雄鸟相似,但头部主要为棕褐色,无明显的黑色贯眼纹,翼上无明显白斑,上体体色较灰暗,下体横纹细密而多。

生态习性 栖息于林缘、河谷或农田、村落边的疏林灌丛。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活泼,常在树丛间跳跃或快速飞行,也站在树梢或电线杆上伺机捕猎,猎取后返回栖息处啄食。主食蝗虫、螽斯、蜂、甲虫和蛾等昆虫,也吃蜘蛛、小鸟等小动物。繁殖期在5—7月,营巢于杨桦林等疏林内,以细枝、枯草、松针等材料筑杯状巢。窝卵数4~6枚,孵化期约16天。雏鸟晚成,由双亲共同喂养13~14天后可离巢飞翔。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俄罗斯远东日本、朝鲜半岛等亚洲东部地区。在我国北方地区为夏候鸟,在南方地区为冬候鸟。